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陳建華《陸小曼·1927·上海》、上海的報紙都死了,被革命政府壓死了。《晶報》。張幼儀、「雲裳」公司



網路上有些或許以訛傳訛的資訊,其一是上海的雲裳是張幼儀女士的。我知道張幼儀一被子深愛徐志摩,不知道下述的話出自何處
張幼儀致徐志摩: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 - 隨意窩
blog.xuite.net › adamet31 › blog › 5...

張幼儀致徐志摩: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
回國不久,張幼儀的八弟張禹九和朋友一起,在上海靜安寺 路合夥開了一家服裝公司。張幼儀受邀出任該公司的總經理,原本只是掛名,卻沒有想到,張幼儀有著經商的潛能。

她開啟私人訂製,重視服裝面料,款式上中西結合。公司「雲裳」很快成為首屈一指的女士服裝公司。曾經的「土包子」,此刻卻引領著上海灘的時尚潮流。



*****
 陳建華《陸小曼·1927·上海》與胡適之先生有何關係?
 陳的這本書主要根據《上海畫報》《晶報》 (據說,當時小報約七百種)等,
1927.5.17 胡適歸國,住上海,也讀《晶報》等。
陳建華特別指出《胡適日記 1928.5.16》:
上海的報紙都死了,被革命政府壓死了。只有幾個小報,偶然還說說老實話。下列的一條,大可留作革命史料:
(《晶報》剪報兩則:1. 煙窟中之總理遺像 (hc案:胡適之先生指的是此條);2.張石銘身後一公案)。
陳建華又說,1927年胡適看到《晶報》有關他出席南洋大學婦女慰勞遊藝會的報導,打電話告訴《上海畫報》記者黃梅生,說他"未出席婦女慰勞會,且本人非國民黨,亦不便高呼我總理也。"


陸小曼·1927·上海
作者: 陳建華
北京: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7

內容簡介

不同於近年來一般的陸小曼傳記或影視作品,本書依據報紙雜志獲得的第一手材料講述1927年陸小曼與徐志摩在上海的故事,不僅對於陸小曼而且對於上海都市文化史將帶來一種新的認識。全書主要圍繞陸小曼與小報傳媒、雲裳時裝公司與戲劇舞台表演描繪婦女服裝的流變、南北伶人的舞台競爭、消費時尚與交際花的社會功能展開,包括代表南京新政權的高層軍官夫人們如何在上海組織游藝會進行政治動員,涉及蔡元培、鄭毓秀、胡適等文化名人的不同表現。在敘述陸小曼與徐志摩、翁瑞午之間的感情糾葛時,分析文人戲謔風氣與小報的傳播方式。



陳建華,生於上海。復旦大學、哈佛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美國歐柏林學院。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任訪問學者。香港科技大學榮譽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發表中英文論文百余篇,著作有From Revolution to the Republic: Chen Jianhua on Vernacular Chinese Modernity、《「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革命與形式――茅盾早期小說的現代性展開,1927-1930》、《從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學、電影與文化的轉型》、《十四至十七世紀中國江浙地區社會意識與文學》、《帝制末與世紀末──中國文學文化考論》、《雕籠與火鳥(三十年集)》、《古今與跨界――中國文學文化研究》。詩文創作《去年夏天在紐約》《陳建華詩選》《亂世薩克斯風》《靈氛回響》等。 

前言/序言

  上世紀末的一個暑假,我從美國回來收集與周瘦鵑有關的資料,除週末天天泡在開放不久的上圖新館的近代文獻閱覽室裡。那時,民國時期的報紙雜誌一般還能夠看到原件;有幾天在翻《上海畫報》見到許多周瘦鵑的文章,欣喜不已。這是“鴛鴦蝴蝶派”文人辦的一份畫報,流行於二十年代後半期,從名流明星、八卦軼聞、鼎彝字畫、新劇舊戲到三教九流應有盡有,圖文穿插夾七雜八,排字密麻老式標點,大約我去國已久積聚了不少鄉愁,又受了張迷的魅染,對於充塞其間的“霧蘇”相見怪不怪,好像是嗅到了從前灶片間到亭子間的弄堂生活的氣息。 
  翻著翻著,不斷映入眼簾的是陸小曼的照片,刊登在頭版,多為半身像,儀態萬方,端的是美人,與畫報刊登的其他名媛淑女相比,別具氣質和風韻。她的照片集中出現在二十年代末的數年間,其時她與徐志摩結婚之後都住在上海。我一面翻著一面納悶,陸小曼與這份舊派小報殊為親暱,總覺得不那麼搭配。 
  影像中的陸小曼大多天真而清新,但有一張很特別,乍見之下心頭一顫。背景、頭髮與衣服全呈深褐色,頭髮剪短如俊男,高光襯出臉部,從衣領看是正面坐著,臉朝右側九十度顯得緊張,耳墜懸鈴,目光略朝下,神色凝重,鼻子線條清晰柔和,有一種說不出的悲劇意味。 
  當時不暇細究,連同周瘦鵑的材料一起復印了帶回了美國。不久進入新千禧年,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之後不斷煽起徐、陸的話題。那時我已在香港教書,覺得《上海畫報》上陸小曼的情況沒人談過,就寫了一篇《陸小曼“風景”內外》的文章,刊登在《書城》上。不料美人陰魂不散,十年之後又寫了六七萬字,多半為應付學術會議,也因為接觸了幾張小報,不覺身陷其中,不寫出來又覺得可惜,於是成了現在這本小書。 
  新寫的圍繞陸小曼與雲裳公司及登台唱戲之事,材料基本上得自有“四金剛”之稱的小報——《晶報》《金鋼鑽》《福爾摩斯》和《羅賓漢》。也是湊巧,2014年因為香港城市大學李金銓先生的推薦,要去台灣世新大學成舍我研究中心參加近代報刊與傳媒研討會,於是做了個徐志摩、陸小曼與二十年代末上海小報的題目。至於這四金剛小報,得感謝我的老友現在交大的同事曹樹基,他的歷史系的資料庫給我提供了便利,否則要我去圖書館看縮微膠卷實在是難以做到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