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胡適《相思巖》;《獨立評論》申壽生先生改



12日下午,胡適又飛到南寧,受到白崇禧的熱烈歡迎。在白崇禧的竭力挽留下,胡適答應延遲到25日離開廣西。在此期間,胡適暢遊了廣西的美景。桂林城中的獨秀峰、陽朔的山水、灕江上船娘的柳州山歌、良豐雁山中的“相思岩”等,讓胡適大飽眼福,讚賞不已。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胡適遊玩期間所作的兩首詩。
  23日傍晚,胡適一行來到良豐師專。胡適給師生作了“個人主義的人生觀”的講演,吃過晚飯後,胡適在羅爾盞校長的陪同下,攜汽油燈夜遊雁山園。他們先流覽了一個大岩洞,洞中多石乳,中有清泉,流出岩外就成了小湖。洞中涼風甚大,是夏天納涼的絕佳所在。園中最有名的是紅豆樹,三年結子一次,現已有兩年未結子。同行的師專教師沈先生贈給他們六粒紅豆,並把自己珍藏的九粒上有圖案的紅豆給大家欣賞。胡適於是問剛才所游岩洞何名,良豐師專隨行諸人說:“向來無名,胡先生何不代題岩名?”
  胡適笑答:“此間附近有相思江,岩邊又有相思紅豆,何不就叫此岩為相思岩?”眾人紛紛叫好。第二天上午,胡適飛離良豐時,在飛機上作了一首小詩《飛行小贊》——“看見柳州山,看遍桂林山水,天上何須半日,地上五千里。古人辛苦學神仙,妄想出三界。看我凡胎俗骨,也飛行無礙。”25日,胡適從梧州飛離廣西,在飛機上又將此詩作了一些修改:“看見柳州山,看遍桂林山水,天上不須半日,地上五千里。古人辛苦學神仙,要守百千戒。看我不修不煉,也淩雲無礙。”不過,這首詩後來卻遭到一些文人莫名其妙的猛烈抨擊。
  胡適還在飛機上作了一首《相思巖/》——

                     《相思巖

相思江上相思
相思巖下相思豆。
三年結子不嫌遲,
一夜相思叫人瘦。

胡適的朋友壽生先生看過這首詩後,認為它不合山歌的音節,不適於歌唱,就替胡適改成這個樣子:
相思江上相思巖,
   相思豆兒靠巖栽,
(他)三年結子不嫌晚,(我)一夜相思也難挨。

壽生先生生長貴州,能唱山歌,這一隻我也聽他唱過,確是哀婉好聽。我謝謝他的好意。"1935.8.12
壽生先生寫為壽山先生

~~~
聽說沈從文就是此中人物,為 胡適所激賞的申壽生,也是拉丁區租屋,旁聽的常客.這種學生是北大極歡迎的,雖然給了個不大好聽的名稱叫"偷聽生".

我時時發現可愛的純潔的青年,今年發現一個申壽生。”這是胡適在《一九三四年的回憶》一文中所記。 胡適是在為《獨立評論》編稿時發現申壽生的。.....

??"1935年正當胡適主編的《獨立評論》創刊兩周年之際,壹位筆名叫“壽生”的北大學生寄來壹篇文章,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於日本,只不過因為中國的固有文化太豐富了,因而接受性較為遲緩,不比日本文化根基膚淺,只會壹味摹仿。只要中國恢復民族自信心,努力奮鬥,就可以復興。壽生的看法,在當時青年人中很有代表性。胡適以為,這樣的自信心是建立在沙堆上的。他特撰《信心與反省》壹文,指出壽生文中鄙薄日本、抹煞日本文化的惡習是最要不得的。創造不外乎摹仿功夫深時的壹點新花樣。日本不僅善於摹仿,其文化中有很多偉大創造,成績遠勝於中華文明。我們到了今天,若是還看不見日本文化的長處,反而抹煞事實,笑人摹仿,那真是盲目的誇大狂了。"
在鄧維楨的《獨立評論》選集,收壽生先生三篇文章,談"專制";鄉民學生運動等,見解不俗,似乎不是學生。

三十三“偷聽生”單“挑”胡適 - 和訊網


data.book.hexun.com.tw › ... › 文學館 › 胡適的謙和雅量 -
胡適“發現”的“申壽生”,筆名壽生,卻是個不見經傳的年輕人,而且,壽生在《獨立評論》上首發的文章,大有向胡適挑戰的意味。而簽發這篇“新人新作”的,就是胡適


~~~~胡適

 題畫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申壽生君投書引此詩,我就記誦了。
                                           二三‧六‧十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