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胡適:「要說我自己的話,別說別人的話」----林文月:設若取掉「襯裡」──評董橋《跟中國的夢賽跑》

設若取掉「襯裡」──評董橋《跟中國的夢賽跑》林文月/作家、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跟中國的夢賽跑》共收董橋五十五篇隨筆小品,分為三輯:「鄉愁影印」、 「理念圈點」及「感情剪接」。第一輯所謂「鄉愁」,是泛指對精緻文化的留戀,故所寫文學、藝術、人物等,初不必囿限於一個中國,作者所關懷的時空,自有其更廣大的對象;第二輯曰「理念」,皆屬有感而發的短文,文雖短而內涵豐厚紮實,無論析論世局,或斟酌道理,最見出一個知識分子的關懷與胸襟;第三輯稱「感情」,篇幅往往較前二種為長,散發天然感性,令讀者得以一窺作者所矜持吞吐的天倫之情、男女之愛與哀樂中年心理等等。
  董橋在自序中所說的話,分明是比較看中自己的「理念」部分,認為:只今重鈔,覺得個中理念依舊平實可喜;至于「鄉愁」部分,雖有新意,讀來略嫌似曾相識,可見此情此思代代都有,而對「感情」部分的暴露,他似乎有些靦腆,說是十足消遣之作。這種傾向,頗有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文學觀。以白居易而言,那些他當時最重視的「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的新樂府類,在事過境遷的百代之後,反不如感傷的長恨、琵琶膾炙人口且影響久遠。因知「誘於一時一物,發於一笑一吟」的閑適之作,未必遜於諷喻諸篇。只要虔誠寫作,肅穆經營,則題材小大,未嘗不可入文而尚之,則董橋也不必厚理念而輕感情了。
  不過,這本書的各篇,無論鄉愁、理念、感情,率皆有董橋散文的本色。寫得乾淨俐落,絕不迂迴,絕不拖泥帶水,每每能於二千字左右的短文內直攻主題,把想說的話說得清清楚楚。董橋的文字於陽剛之中時時透露犀利敏銳之風,有時亦頗饒俏皮幽默之口吻,或甚而不免於憂鬱羞澀之致。而字裡行間,讀者不難發現董橋是一位閱讀範圍十分廣泛且思想極細密的人。他頗擅長紀錄廣泛的閱讀經驗,是以文中每見古今中外雅俗文字左右逢源地出現,散發出智慧的光輝;甚至有若干篇文章是由於閱讀對象演繹而成。他十分純熟地駕馭那些別人的文字語言,融會貫通,以表達自己的感思見地。
  我讀這本書時,又不免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設若將散見于各篇裡的古今中外的他人語文「襯裡」取掉,文章是否仍能硬挺?要在董橋的散文集裡去尋找這種例子幾乎是很困難的,但並不證明答案是否定的。〈英倫日誌半葉〉寫得晶瑩有味,是一篇上乘的作品,〈父親加女兒等於回憶〉透露父親關懷女兒的愛心,至情感人,而這兩篇文章卻是落文最少的。文人寫作,引經據典,甚至脫胎換骨等技巧,由來已久,早已成為習慣,可見樂天「老嫗能解」是要下一番功夫,而胡適主張「要說我自己的話,別說別人的話」,更是談何容易。即使我這篇評論的短文,也不免於自自然然引用了一些他人的話語了。
──原載1988年1月台北《聯合文學》第39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