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焦循 , 馬幼漁 《焦循的《論語通釋》》, 汪辟疆

胡適與焦循
他撰過焦循的論語通釋》1925.4.4 是給馬幼漁的信(原本中很多露鋒芒的話是為當日門戶之爭而發........定本不足以考見當日的著書用意了


1921613,記焦循的「深造之力」。他勉其兒子胡祖望以勤。
 談過焦循《劇說》六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搜尋
馬裕藻(1878年-1945年),本名馬巽幼漁浙江省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音韻學家、文字學家
1903年,與妻陳德馨皆考取官費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 東京帝國大學,曾師從章太炎學習文字音韻學。曾任教北京大學國文系,曾任北京大學國文系主任長達十四年,其間被戲稱作「好好先生」。有弟國學大師馬衡和前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馬鑒。女兒馬珏是北大校花,兩度登上《北洋畫報》的封面,另一個女兒馬琰也是北大校花。

目錄

生平

1905年,獲選浙江省公費留學日本。曾師從章太炎學習文字學、音韻學。1911年,回國,任浙江省教育司視學。1913年1937年,任教於北京大學國文系,先後擔任國文系教授,國文系系主任。主持北大國文系其間,努力調和新舊二派。曾聘請魯迅等名家來北大任教。教授中國文學聲韻概要經學史。並與魯迅許壽裳朱希祖等學者提出注音字母1918年北洋政府頒行。

評論

  • 「北大國文學系之負盛名,他實在是首創的開國元勛」。

參考書目

相關人物


焦循(1763年-1820年),字理堂,一字里堂揚州府甘泉縣(今揚州邗江黃玨縣)人。以孟子周易研究見著。

目錄

生平

焦循生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自幼師承祖父之學,幼年好《易》,還對「密雲不雨,自我西郊」一說既見於《小畜》又見於《小過》產生疑惑[1]。少年曾就讀於揚州安定書院。乾隆己亥(1779年),受教於劉墉,遍習他經,「經史、曆算、訓詁諸學無所不精」。乾隆五十二年,友人顧鳳毛以《梅氏叢書》相贈,以期「君善苦思, 可卒業於是也」,里堂遂轉治天文曆算之學。焦循還究心《三禮》,撰成《群經宮室圖》三十一篇。嘉慶六年(1801年)中舉人,翌年應禮部試不第,即不出仕。嘉慶十一年(1806年)揚州知州伊秉綬聘其與阮元等編《揚州圖經》及《揚州文粹》。

學術

焦循之治學可分為三個時期:學算期、治《易》期、習《孟》期。

算學

嘉慶元年(1796年)至嘉慶六年(1801年)間,焦循相繼完成多部算學著作。嘉慶元年,里堂寫成〈釋輪〉、〈釋橢〉、〈釋弧〉三篇文章。翌年,著有《加減乘除釋》八卷。兩年後,成《天元一釋》兩卷,闡述南宋秦九韶天元術大衍術嘉慶六年,再成《開方通釋》。對於里堂天文曆算之學,阮元嘗以「精意無不包,簡而不遺,典而有則」譽之。此外,焦循亦兼習《禮經》,並著有《群經宮室圖》兩卷。

易學

焦循四十歲以後,治學方向漸變,此乃其學術之第二階段。於嘉慶七年(1802年),因會試不第,遂潛心專研《易》學,「足不入城市者十餘年」。焦循治《易》學,不依傍前人,於清代考據中,獨樹一幟,他建立了「旁通」[2]、「當位失道」、「時行」[3]、「相錯」、「比例」[4]等《易》學法則,以為卦爻規律[5]。焦循還運用「六書」中假借去詮釋《周易》經、傳文的主張,「非明六書之假借轉注,不足以知彖辭爻辭十翼之義。」[6]。嘉慶十八年(1813年),焦循完成《易通釋》十二卷。翌年,復提其要為《易圖略》、《易章句》。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以此三書合刊為《易學三書》(全名《雕菰樓易學三書》)。嘉慶九年(1804年),又仿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之體例,著有《論語通釋》十二篇,以闡發《論語》忠恕之理。
焦循的易學別具一格,本質上屬於象數一派。焦循的易學是對漢代易學的繼承和發展。李慈銘曾指責焦循的易學是「貌為高簡,故疏者概視為空論耳。」[7]

孟學

《易學三書》既成,焦循又轉治《孟子》。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十二月,始撰《孟子正義》一書。焦循先編訂《孟子長編》十四帙。後再就《長編》所錄,損益增刪而成《孟子正義》草稿三十卷。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焦循病歿,未及完成《孟子正義》之謄校工作。由焦廷琥續校《孟子正義》。道光元年(1821年)二月,廷琥亦以病終。最後,於道光五年(1825年),終由焦循之弟焦徵將《孟子正義》付梓印行。

著作略目

  • 《天元一釋》兩卷
  • 《加減乘除釋》八卷
  • 《開方通釋》
  • 《群經宮室圖》兩卷
  • 《論語通釋》
  • 《易通釋》十二卷
  • 《易圖略》
  • 《易章句》
  • 孟子正義
  • 《六經補疏》二十卷
  • 《古文尚書辨》八卷
  • 《毛詩物名釋》二十卷等
  • 《邗記》六卷
  • 《北湖小志》六卷
  • 《揚州府志》
  • 《李翁醫記》二卷
  • 《沙疹吾驗篇》一卷
  • 《醫說》一卷等
  • 《雕菰集》二十四卷
  • 《里堂詩集》八卷
  • 《里堂詞集》二卷
  • 《仲軒詞》一卷
  • 《劇說》六卷
-----
《汪辟疆說近代詩》上海古籍2001


  • 【作者簡介】
      江國垣,字辟疆,又字笠云;號方湖,又號展 庵。1887年11月3日出生于江西省彭澤縣。1903年考入河南客籍高等學堂,畢業后,于1909年被保送北京京師大學堂,1912年畢業(1912年 5月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所以,汪辟疆畢業時已是北大學生)。其后,曾短期任教于南昌省立二中,后于1922年任江西心遠大學教授,兼文科主 任,1925年,任教于北京女子大學。1928年改任第四中山大學之聘。其后,第四中山大學幾經易名,先后有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之稱,直到1949年 以后的南京大學,汪辟疆一直在這里任教,前后達38年。1966年3月12日病逝,享年79歲。汪辟疆5歲即入塾,一生治學不輟,文史兼通,是舉世公認的 國學大師。其治詩學通古達今,特別對近代詩學興趣濃厚,自青年至老年,一直用力甚深,成果尤為學界所稱道。所謂“近代”,汪辟疆沿史家通例,斷自道成以 后。他認為,道成之后,不僅社會政治發生了巨大變化,詩學也同樣如此。據此他指出:“有清一代詩學,至道咸始極其變,至同光乃極其盛”。不過,事實上不少 詩人的創作活動多延至宣統甚至民國,所以,這個時間概念,也只是一個象征性的提法。汪辟疆關于近代詩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代詩派與地域》、《光宣詩 壇點將錄》、《近代詩人小傳稿》和《光宣以來詩壇旁記》等文中。《近代詩壇與地域》原是1934年為金陵大學中文系所作的學術演講稿,發表于中央大學《文 藝叢刊》第2卷第2期,1943年重新刊布于《中國學報》第1卷第1期,后又略加修訂,發表在《南京大學學報》1962年第1期。前后跨越30年,而改動 不多,可見是他一以貫之的觀點。《光宣詩壇點將錄》寫成于1919年,1925年連載于《甲寅》第1卷第5號至第9號,1934年至1935年連載于《青 鶴》第3卷第2期至第7期。1940年代中葉修改而成的定本“文革”中被毀,現在通行本為程千帆師所整理。《近代詩人小傳稿》和《光宣以來詩壇旁記》是為 其擬議中的近代詩選所做的前期準備工作,開始于抗日戰爭以前,其后續有增訂,但由于各種原因,詩選沒有最后完成,不過這兩篇文章材料豐富見解精深,仍有著 獨特的價值。
  • 【本書目錄】
        詩史的發展與汪辟疆的近代詩學成就(代序) 張宏生
      
       近代詩派與地域(附吳蔡小箋殘本)
       一 湖湘派
       二 閩贛派
       三 河北派
       四 江左派
       五 嶺南派
       六 西蜀派
      
       光宣詩壇點將錄(合校本)
       詩壇舊頭領一員 詩壇都頭領二員 掌管詩壇機密軍師二員 一同參贊詩壇軍務頭領一員 掌管錢糧頭領二員 馬軍五虎將五員 馬軍大驃騎兼先鋒使八員 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一十六員 步軍頭領一十員 步軍將校一十七員 四寨水軍頭領八員 四店打聽聲息邀接來賓頭領人員 總探聲息頭領一員 軍中走報機密步軍頭領四員 守護中軍馬軍驍將二員 守護中軍步軍驍將二員 專管行刑劊子二員 專管三軍內探事馬軍頭領二員 掌管監造諸事頭領一十六員 額外頭領附錄 《光宣詩壇點將錄》定本跋
      
       近代詩人小傳稿
       俞樾 周星譽 李慈銘 翁同龢 王闓運 周星詒 高心夔 陳豪 愛新覺羅寶廷 吳汝綸 譚宗浚 周家祿 樊增祥 張佩綸 黃遵憲 陳寶琛 盛昱 釋敬安 楊增犖 王樹柟 陳三立 志銳 范當世 黃紹箕 黃紹第 文廷式 陳衍 楊銳 沈瑜慶 易順鼎 劉光第 鄭孝胥 李希聖 譚嗣同 壽富 姚永概 李瑞清 章炳麟 吳保初 李剛己 黃節 林旭 劉師培 曹元忠 三多 王守恂 楊莊
      
       光宣以來詩壇旁記
       俞樾與袁隨園 周畇叔星譽 周季貺星詒 李慈銘 記王湘綺 張樵野侍郎 張之洞 賽金花(附洪鈞墓志銘) 袁爽秋 王乃徵 樊增祥 張百熙 吳圭盦 張幼樵 八指頭陀 楊昀谷挽詩 清末五小說家(林紓 李寶嘉 吳沃堯 劉鶚 曾樸) 林琴南逸詩 顧印伯 清詩匯 錢能訓、周樹模與徐世昌 秦幼衡 朱祖謀 易實甫 王滌齋(子世鼐) 李博孫丈 吳眉孫 梁節庵 節庵逸詩 徐香雪 李詳與蒯光典、況周頤 俞恪士 梁公約逸詩 段蔗叟 談海藏樓 吳溫叟 張今頗都護 桂伯華 陳子言 徐仲可 龍毅甫 李鴻扶與陳夔龍 馮君木 潘蘭史 黃晦聞 潘若海 劉龍慧 爰居閣 今傳是樓主人獄中詩 陳彥通《適屨集》 溥心畬 瞿蛻園《西國王孫草書墨竹歌》 近人詩評
      
       展庵醉后論詩
      
       再評近人詩
      
       論詩絕句十一首
      
       論詩絕句十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汪國垣
    汪辟疆(1887年11月3日-1966年3月12日),原名汪國垣辟疆,又字笠雲,方湖,又號展庵,中國江西省彭澤縣人,中國古典文獻學名家,近代詩史專家。
    汪1909年入京師大學堂,1912年畢業於改名後的北京大學1922年任江西心遠大學教授兼文科主任。1925年任教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1928年後到南京,歷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副教授、江蘇大學副教授、中央大學教授、南京大學教授,任教南京大學中文系直至退休。主要研究《水經注》、目錄學及晚清詩歌等,校訂《唐人小說》。抗戰期間撰有《明清兩代整理〈水經注〉之總成績——楊守敬、熊會貞〈水經註疏〉》一文,胡適對於他文章中對楊守敬熊會貞過於回護表示遺憾[1]。後長居南京直至逝世。

    [編輯]注釋

    1. ^ 《汪辟疆文集》

    [編輯]參考資料







    進一步請參考

    汪辟疆 _互動百科

    www.hudong.com/wiki/ 汪辟疆 - Cached  轉為繁體網頁 - Translate this page
    汪辟疆 -辟疆(1887—1966)名國垣,號辟疆,晚號方湖,江西彭澤人。1909年入北京京師大學堂,1912年畢業,1918年任江西心遠大學教授。1927年起在南京第四中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