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敦煌學群英簡譜(中國篇)


有空作一簡錄


2012.6.6 12.29 INTERNET 不通

敦煌研究院

敦煌,敦煌研究,数字敦煌,敦煌博览,DunHuang Academy.

敦煌研究院简介

敦煌,敦煌学研究,数字敦煌,敦煌博览,敦煌研究院简介.

饒宗頤論著目錄總錄- 敦煌研究院

敦煌,敦煌学研究,数字敦煌,敦煌博览,饒宗頤論著目錄總錄.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敦煌,敦煌学研究,数字敦煌,敦煌博览,关于成立敦煌研究院“联村联户 ...

大陸/暴雨襲大陸甘肅敦煌 莫高窟成孤島

http://www.cdnews.com.tw 2012-06-06 11:29:58
李漢揚/整理

 中央社6日綜合報導,中國大陸甘肅敦煌市昨天凌晨山洪爆發,衝斷了市內唯一一條通往莫高窟景區的橋樑,景區目前已關閉,無遊客受困。


 報導指出,甘肅敦煌研究院表示,近日,甘肅酒泉一帶多強降雨天氣,敦煌市境內5日凌晨更突發山洪,導致多處通訊纜線被沖斷,基地台通訊信號中斷,敦煌機場貨運室也多處漏雨。


 報導形容,洪水還挾帶泥沙,沿著道路一直淹到敦煌火車站前廣場。經初步統計,洪水已造成500多公頃農田被淹,餘萬人受災。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慶華表示,莫高窟降雨較少,雖然整體未受影響;不過,莫高窟前的大泉河爆發的洪水卻衝斷了唯一通往莫高窟的橋樑。


 羅華慶說,由於暴雨發生於凌晨,未有遊客受困,至於景區重新開放的時間,還要視道路修復情況而定。「景區現已成為孤島,還不了解在敦煌市內的遊客如何安置」。


 此外,由於通訊纜線中斷,敦煌研究院官網已關閉。目前,當地政府和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正在搶修被沖毀的道路。 

















敦煌學家段文傑逝世 敦煌研究院"素顏"吊唁
2011年01月23日 13:51:47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著名敦煌學家段文傑先生于1月21日在蘭州逝世,敦煌研究院網站“素顏”吊唁這位將60余年心血傾注于敦煌藝術研究事業的老者。

  敦煌研究院22日發布消息稱,著名敦煌學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長段文傑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1月21日17時在蘭州逝世,享年95歲。25日上午9時,蘭州華林山殯儀館懷遠廳將舉行段文傑先生遺體告別儀式。

  先後任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代理考古組組長、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敦煌研究院院長等職務的段文傑,于1917年出生于四川,1940年考入國立藝專國畫係,1946年,他輾轉來達敦煌,從此開始了對敦煌莫高窟壁畫所做的臨摹、保護和研究工作。

  從1946年開始,段文傑共臨摹敦煌壁畫384幅,面積達140多平方米,在國內外多次展出,創造了敦煌壁畫個人臨摹史之最。

  除在敦煌壁畫臨摹的功績外,段文傑在敦煌藝術理論研究方面也成就傑出。60余年來,他共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著有《敦煌彩塑藝術》、《敦煌壁畫概述》等。

  而歷時10余年,由季羨林擔任主編、段文傑等任副主編編撰出版的240萬字《敦煌學大辭典》更是涵蓋敦煌學的所有方面。

  此外,段文傑及其同事曾對莫高窟洞窟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編號、測量和內容調查,他們做的洞窟編號被認為是最完整和科學的,至今仍在沿用。

  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為敦煌研究院,時任所長的段文傑也從此成為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在擔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期間,他在引進和培養人才、尋求國際合作保護研究敦煌文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敦煌文物保護由過去的搶救性保護走上了現代化科技保護道路。

  從26歲立下壯志“我要把我的生命和一切都奉獻給敦煌藝術”到如今與世長辭,段文傑為自己鐘愛的敦煌藝術研究事業傾注60余年心血,在他和幾代敦煌學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改變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研究在外國”的局面。

  在莫高窟藏經洞發現百年之際,段文傑被授予“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殊貢獻獎”;在他從事敦煌藝術保護研究60周年和90華誕時,他被授予“敦煌藝術保護研究終身成就獎”。

  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曾說,段文傑從美術史和美學的角度探討敦煌藝術的風格、技法等特色,以及敦煌藝術形成的歷史的、社會的原因,並從宏觀的角度來把握敦煌藝術的時代發展脈絡。憑借這一係列的研究,可以說,他是敦煌藝術研究的集大成者。 (記者 朱世強)



又一位敦煌守護神走了 段文傑:令世界刮目看敦煌
華夏經緯網   2011-01-26 13:53:23   
字號:



深深一躬,向一位敦煌守護神致上最高的敬意。孫志軍攝

深深一躬,向一位敦煌守護神致上最高的敬意。孫志軍攝
 

  25日,上午9時,甘肅蘭州華林山殯儀館懷遠廳,哀樂低回,廳堂堆滿了花圈,數百名社會各界人士來到這裡,深鞠一躬,仿佛時間在此刻凝固——段文傑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這裡舉行。

  在蒼茫黃沙中行走了一生的段文傑,安詳地躺在了花團之中。黃土風沙或許遮蔽了他生活的顏色,但段老依然將生命演繹得如此斑斕——“承前啟後學藝弘四海言可經綸行可師,出蜀入隴根脈植敦煌風同松柏節同竹”,敦煌研究院的同仁用如此大氣的輓聯形容段老為人稱頌的一生。

  這位老人,與莫高窟默默廝守了60年,魂牽夢縈了一輩子。他就是我國著名敦煌學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長。2011年1月21日17時,這位敦煌學泰斗在蘭州的家中永遠地合上了眼睛,享年95歲。

  相識  從窮小子到“莫高窟人”

   1917年8月,段文傑出生在四川綿陽松椏鄉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這個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對文學和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40年,段文傑考入重慶國 立藝專。在那裏,他知道了“敦煌”,知道了“莫高窟”。1944年,張大千將自己臨摹的敦煌壁畫帶到四川展覽,段文傑站在畫前,暗下決心:“要去敦煌向古 人學習。”

  1945年7月,剛剛畢業的段文傑輾轉來到自己的魂牽夢縈之地——敦煌。放下行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洞窟。老人後來 回憶說,“真像一頭餓牛闖進了菜園子,精神上飽餐了一頓。”精美絕倫的壁畫深深震撼了段文傑,但風化脫落和人為破壞也讓他心如刀絞:“不能讓它再支離破 碎、再損毀失散了。”

  老人或許不曾想到,在這一喜一悲之間,他的一生註定要與敦煌為伴。或許,這正是他所祈求的靈魂歸宿。

   人們也許會忽略,敦煌除了美麗的壁畫和雄奇的大漠,更有著極為艱辛的生活考驗:喝的是宕泉河的鹼水,沒有大米,少有蔬菜,工資不能按時發放,交通極不便 利,去縣城要徒步四五十里。莫高窟夏天干熱高溫,冬天風卷黃沙。段文傑最初幾年都住在由馬廄改造的簡易房間裏。即便吃不飽肚子,他還要每晚提上棍棒到洞窟 周圍巡查一番,防止盜賊……

  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段文傑開始正式對敦煌石窟藝術進行理論研究。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年過花甲的老 人。然而,厚積薄發,使他寫出了一批極有見地的論文,填補了敦煌學研究中的多項空白,為“莫高窟人”這一學術團隊的建設和我國的敦煌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 獻,成為獻身敦煌事業的第二代“莫高窟人”的傑出代表。

  相守  跨越60年的“敦煌癡戀”

  從1946年開始,段文傑陸續臨摹各洞窟不同時期的壁畫340多幅,面積達140多平方米,在敦煌莫高窟個人臨摹史上創下了紀錄。

   人們不會忘記:1947年和1948年,段文傑及其同事們對莫高窟洞窟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編號、測量和內容調查,這套編號沿用至今。他臨摹的莫高窟第 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第158窟《各國王子舉哀圖》等,成為復原臨摹的典範之作。他還總結了壁畫臨摹的技法,將前人不曾留意但卻積聚“莫高窟人” 心力的學科——“臨摹學”的輪廓呈現出來;

  人們不會忘記:正是段先生從美術史的角度,頗為清晰地勾畫出敦煌石窟藝術的歷史發展脈絡。 他提出,以往的“東來說”、“西來說”各持一端,未免都失之偏頗,敦煌藝術是華夏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是在具有深厚漢晉文化傳統、又大量吸收外來藝術營養的 沃土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式佛教藝術;

  人們不會忘記:由段先生整理寫出的《敦煌壁畫中的衣冠服飾》、《莫高窟唐代藝術中的服飾》兩篇文 章,使蘊藏于敦煌壁畫中1000多年的服飾資料首次得到系統發掘。人們說,正是他“建構起了敦煌石窟藝術發展史的宏觀體系,使敦煌石窟藝術在學術層面得到 了前所未有的弘揚”;

  人們更不會忘記:粉碎“四人幫”後,已近60的段先生有一種“只爭朝夕”之感,不僅自己整天埋頭研究,還鼓勵大 家把中斷多年的科研課題繼續搞下去。因為他清楚地知道,經過10年的耽擱,敦煌的科學研究與國外又拉大了一段距離。他的一生,始終期待著敦煌文物研究能急 起直追。

  相攜   把“敦煌學”帶回故里

  1982年段文傑接替常書鴻先生,出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1984年敦煌研究院正式成立,他擔任院長一職直至1998年。

  正是段先生和大批敦煌人的努力,《敦煌研究》刊物的創辦,第一次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的舉行,敦煌石窟保護基金會的成立,敦煌研究隊伍的建設……敦煌學術研究一步步走向世界。

  而學術之外,先生的大師風範更讓人們銘記。

   段文傑的兒子、著名畫家段兼善,一直不敢忘記父親的叮囑:“搞藝術、搞研究,不能搞虛的,不能騙自己也不能騙別人。” 先生將自己的終生所得毫無保留地 傳給年輕人,如慈父般滋養著後輩們在學術之路上茁壯成長。新疆博物館研究員賈應逸在唁函中深情地說:“段先生是我的導師,我將終生懷念!”第一代敦煌學大 師常書鴻的女兒常沙娜在唁函中說:“始終把敦煌歷代石窟藝術作為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脈絡,代代繼承發展,不辜負前輩們的期望。”

  在段文傑先生和全國敦煌學者共同努力下,“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外國”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變,中國的敦煌學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段文傑實現了讓敦煌學“回歸故里”的願望。

  段文傑的繼任者樊錦詩曾用“慕法情深,忘身為道”描述先生的一生,她稱讚先生“當之無愧地成為敦煌學研究的領軍人物”、“他令世界對敦煌刮目相看”。

  斯人已逝,風流萬古。先生在回憶錄《敦煌之夢》裏寫道:“敦煌的一切我是那麼熟悉,很難從我的記憶中抹去,有時在睡夢中,我也好像置身於三危山下的鳴沙山中。”儼然,他是一名真正的“敦煌守護神”,他的魂靈,也將永遠與“飛天”共舞,幻化成永恒的風景。
 

  25日,上午9時,甘肅蘭州華林山殯儀館懷遠廳,哀樂低回,廳堂堆滿了花圈,數百名社會各界人士來到這裡,深鞠一躬,仿佛時間在此刻凝固——段文傑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這裡舉行。

  在蒼茫黃沙中行走了一生的段文傑,安詳地躺在了花團之中。黃土風沙或許遮蔽了他生活的顏色,但段老依然將生命演繹得如此斑斕——“承前啟後學藝弘四海言可經綸行可師,出蜀入隴根脈植敦煌風同松柏節同竹”,敦煌研究院的同仁用如此大氣的輓聯形容段老為人稱頌的一生。

  這位老人,與莫高窟默默廝守了60年,魂牽夢縈了一輩子。他就是我國著名敦煌學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長。2011年1月21日17時,這位敦煌學泰斗在蘭州的家中永遠地合上了眼睛,享年95歲。

  

林治波 李如旦
來源:人民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