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日 星期六

章希吕、程天固、周書楷,黄伯度


周書楷在駐美大使期間也幫胡頌平找些胡適的相關資料
譬如說1939.2.27 胡適自傳稿送Who's Who 編輯處理
1939.6.8 有英文信給法國漢學家Demieville 討論禪學:戴密微(Demieville,1894─1979)


胡適"介公總統賜鑑"提到黄伯度的信
 http://www.mh.sinica.edu.tw/koteki/file1_1.aspx


黃伯度(189l—1970)  國民黨政界官員。安徽舒城人。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早年加入同盟會。曾任太湖,貴池兩縣知事。 1936年,許世英任駐日本大使時,任一等秘書,為使館對日外交重要幕僚。曾當過德國駐華大使館對日外交重要幕僚。參與過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調停中日沖突的外交活動。 1938年回國後,任賑濟委員會委員長。 1940年調任社會部常務次長。 1949年去台後,歷任“總統府”第一局長、副秘書長、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國策顧問等職。 1970年10月25日病逝。
總統府前副秘書長黃伯度之喪公祭, 中央社陳漢中, 1970-11-06



***
 
底下這則忠誠的共產黨的說法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找不到任何資料:

又如195911月間,美國俄勒岡州眾議員普勒訪問台灣,在訪問期間,曾“與有關方面接觸,晤談”,離開前夕,美國駐台灣“大使”耶格曾設宴餞行。應邀作陪者有胡適、周書楷、嚴靜波、辜振甫、余伯泉及駐華(台灣)安全分署長郝樂庭、美軍顧問團團長杜安等人。席間,普勒又提“兩個中國之意見”,在座者均對此表示異議,“胡適博士對普勒觀點之駁正,辭義尤嚴”,使普勒啞口無言。遺憾的是《自由晚報》刊登這則消息時,雖標題為:《胡適義正辭嚴》,然而其內容,通篇卻沒有胡適批駁的具體內容。這大約是記者出於所謂照顧“友邦”的臉面吧。胡适反对台独探因(作者:经传方) - 成夏林的博客- 博联社

Wikipedia
周書楷(1913年8月21日-1992年7月31日),中華民國外交家,湖北安陸人。

目錄

早年

周於1931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曾易名南京大學,又在台復校)政治系,畢業後初就業於民間機構中國國際聯盟同志會1938年進入中華民國外交部,赴英國倫敦使館任學習員。在英國期間,周先後畢業於倫敦大學劍橋大學
1945年12月,周奉調回國,後出任國共美三人談判小組中美國政府特使馬歇爾的翻譯。1949年,周隨中華民國外交部播遷台灣1965年,周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大使,他是第一個沒有博士學位的中國駐美大使。1970年,他促成蔣經國訪問美國。

外交部長

1971年,接替魏道明出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甫一就任的周書楷,即要面對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爭奪戰。
美國在會前與台北交涉協商多時,打算以「雙重代表權」保住台北聯合國的席次代表,卻又為拉攏中共制衡蘇聯而大肆為中共加入聯合國宣傳,又派遣國務卿基辛格秘密前往北京與周恩來商量入聯事宜,導致大批原本支持中華民國的國家如阿拉伯等倒戈中共。[1] 中華民國政府感嘆美國兩面手段,於9月率團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在雙重代表權案最後關頭斷然拒絕接受,另一方面美國在每年都將中國代表權一案列為「重要問題」,以造成兩個中國的事實在1971年也沒有成功,種種跡象顯示台北大勢已去。10月25日,在聯大通過聯合國2758號決議之前數小時,周書楷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宣布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至此,中華民國外交遭到重傷,1972年中華民國一共與29個國家斷交,最重要的當屬日本

晚年

退出聯合國事件之後,周書楷返華,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親自接機。隔年內閣改組,外交部長一職即由外交重臣沈昌煥再次出任,周轉任政務委員1978年出任中華民國教廷大使,在教廷擔任大使長達13(14?)年,直至1991年回國,次年因心臟病突發逝世。
----



胡適致章希吕15通
1910.9.25 ~1946.9.14(一別九年還沒寫信給你...)



章希呂(1892~1962),行名恆望,安徽績溪城內西街人,從小讀書,後入上海南洋公學,1913年畢業於復旦公學,在安徽省立第二師範學校任教師15年。 1928年任上海亞東圖書館編輯。期間,參加《胡適文存》編輯。著作有《胡適傳》、《哀友錄》。曾協助章氏小學創辦圖書室。 1933年受亞東圖書館派往北京胡適家中,協助抄寫整理文稿,寄回書館印刷發行。曾兼任過《獨立評論》末校。 1937年日軍侵華,胡適出使美國,希呂回鄉。居家後,義務為人寫信書文,熱心給青年補習國文、英語。 1949年冬,協助西街創辦夜校,並任教員,獲縣政府獎勵。 [1]


---

 


1961.5.16…..想起有一位國民黨的老輩程天固,在孫中山大本營時代是主持銀行財政的,也是林主席()的朋友。說:「這位程天固的名字好像與程天放相近,但他是廣東人,並非江西人。由於林主席的建議,他曾被派到歐洲南北美洲各地去巡察各地的使領館。那時候我在華盛頓,就問他駐美使館的調查怎樣?
程天固說:「駐美使館的成績最好;貴大使的夫人不在任所,可能是原因之一。」他接著說歐洲及南美各地使領館出了問題的,大都是使館夫人管事,攬權,弄錢的關係。這位…..

程天固,1889年4月出生,幼名天顧,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早年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經濟學院,獲碩士學位。曾兩度任廣州工務局 長,主持城市規劃、交通設計、興修道路等。由於成績顯赫,後任廣州市市長,被譽為廣州走向現代建設的開拓者之一。1938年冬,被任命為外交專員,奉命赴 海外巡行,由此踏入外交界。1941年起任駐墨西哥公使、駐巴西大使,曾在多個美洲國家開展維護僑民權益的活動。
十萬里巡行戰時駐外機構
1939年初春,寒風刺骨,程天固一行登上重慶飛往香港的飛機,開始海外巡行的旅程。不料,飛行途中忽遇日本飛機,經過八個小時的驚魂顛簸,方才抵達香港。稍作停留後,程天固便立即轉赴南洋各地使領館視察。
程天固此行任務重大,其一是向駐外各使領館密交攜帶的新密電碼和重要文件,其二是清除汪精衛集團投敵後在駐外機構中的活動,其三是奉令 調解各地僑團在救國工作中的糾紛。當時,來自海外華僑的救國捐款對國內的抗戰具有重要意義。但自廣州失陷後,僑胞捐款不增反減,這種狀況引起外交當局憂 慮,認為主要原因是各地僑界救國團體林立,各行其事,甚至鬧摩擦,從而造成這種局面。所以,外交當局通令解散各地各種名義的僑團救國組織,要求合併改組為 一個組織,以提高效率。......

姓名:   
程天固
生卒年月:   
1889-1974
字:   
守德
號:   
籍貫:   
廣東中山南荞安定村
生平:   
    幼名天顧,6歲入塾就讀,10歲時在鄉間“中西學堂”讀書,13歲隨族人往爪哇巴達維亞埠投奔母舅梁炳農當學徒。後資助其到新加坡教會學校繼續學業。在新 加坡就讀期間,受到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於1906年在新加坡加入同盟會,積極投身推翻清政府的鬥爭。及後,轉赴美國攻讀英文,於1909年奉母命 返國完婚,在家鄉居住半年,再度赴美勤工儉學。在加利福尼亞州大學學習軍事全科,穫加州大學碩士學位。居美期間,曾任同盟會旅美支部交際部長,並參與創辦 《民呼》、《誠報》等刊物,向華僑宣傳民主革命。1915年冬回國,初在香港任南洋兄弟菸草公司顧問,後與族人在廣州河南創辦大生銅廠、大星皮革廠、大裕 化學工廠等。曾任廣州市商會會長。1924年被聘為廣東大學法政科教授、法學院院長。
    1917年,孫中山南下護法,組織護法軍政府時,曾約見程,程舉薦程君海遊說程璧光南下護法。1921年,孫中山任程為廣州市府工務局局長,兼任廣東省經 界委員會委員。任內力主擴建廣州城,拆卸舊城區,興築太平路、沙基路(今六二三路)等,為廣州市開闢馬路之始。1927年後,先後任廣州稅務署署長、北平 稅務總署署長、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廣州市工務局局長兼廣州市城市設計委員會主席等職。期間,曾提出改革稅制芻議;制定《廣州工務兩年計劃》,規劃改善市內 交通網,整治渠道,拓展市內商業及住宅區,促成興建中山紀念堂,重修鎮海樓,修築黃埔公路等。
從 1931年起,歷任廣州市市長、廣東省政府委員、西南政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37年任國民政府實業部政務次長、代理部長。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奉派赴歐美 考察,巡察國民政府駐外使館,訪問各邦朝野,以爭取國際同情。並動員各地僑胞捐輸,支援抗日救國,頗有成效。抗戰期間,先後出任駐墨西哥、巴西等國大使, 在任駐墨西哥大使期間,成功處理了該國1939年的排華浪潮,保障了華僑的權益,榮穫墨西哥大學頒發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日本投降後,發生內戰,程感建設無望,遂脫離政壇,晚年寓居香港。於1974年9月病故,享年85歲。著有《聯俄討論》、《程天固回憶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