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胡適禪學研究評述:江燦騰 v 宇烈。葛兆光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 从六世紀到十世紀 / “聊为友谊的比赛” 陈垣与胡适的争论



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 从六世紀到十世紀
作者 葛兆光
出版者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一部可以一讀的書 雖然索引只作"重要僧名及生卒年"

翻译作品. 《通向禅学之道》(日本铃木大拙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感謝Ken Su 告訴這場報告之通知


文史研究院小型学术研究会(六十二)

“聊为友谊的比赛”
——从陈垣与胡适的争论
说到早期中国佛教史研究的现代典范
葛兆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著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
时间:2013年3月5日(周二)15:00-17:00
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801报告厅
主持:董少新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
内容提要
1933年 胡适与陈垣关于《四十二章经》和《理惑论》译述时代的争论,虽然并没有最终结果,但在这一场争论中提出的研究方法问题却非常重要并影响久远。通过这一争论 以及中外学界有关《理惑论》和《四十二章经》问题的研究史回顾,可以看到西洋和东洋的佛教史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如何影响中国学界,也可以看到中国学界如何 回应这些问题与方法,并逐渐形成有关早期中国佛教史的现代研究进路。
----

江燦騰自學回憶錄──從失學少年到台大文學博士之路

作者:江燦騰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09年

  本書是作者生命史和學術史交織而成的完整記實,反映戰後台灣六十年來的社會變革及個人文化志業精進的足跡,除有年譜和學術系譜的說明之外,並首次放入大量 早期具有代表性的各類論學信函、情書和相關論文等,同時也集結清新的散文創作和對台大師長們的回憶,展示作者長期在各階段中的不同際遇和表現。

  這是一部有血有淚、涉及深層心靈感受的回憶錄,值得讀者細細品味,並將讀後心得,分享給正在逆境苦惱的朋友們。

作者簡介  江燦騰

   1946年生,桃園大溪人。自幼家貧失學十八年。初高中全靠自修,其後進入師大和台大史研所攻讀,獲頒台大歷史所博士。現任北投台灣科技學院通識教育中 心副教授。著有《台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日據時期台灣佛教文化發展史》、《聖域的踏尋——近代兩岸漢傳佛教史的考察》等十餘種,是目前學界公認的重量 級台灣佛教史專家。曾獲頒第一屆台灣宗教學術金典獎和第二屆台灣省文獻傑出貢獻獎等多種獎項。



目錄
給讀者

第一輯 我的自學歷程:從失學少年到台大文學博士之路

1.人生的黎明:我的幼年時代和青少年時代

2.我的自學歷程:從喜歡歷史到研究東亞宗教史

3.生死關頭如何逆轉勝:我在人生黑暗的谷底緊握知識和理性之光

4.快樂的求學歲月:記一位沒有牆籬的台大老師曹永和院士

5.薪盡火傳:談我所認識的台大張忠棟教授兼論其傳記問題 (HC案: 張教授在台大開胡適專題 他是學生之一)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他介紹禪學的文章

第二輯 早期論學書信輯選

1.談尋找中國民族音樂的泉源:我早年寫給許常惠先生的三封信

2.從「王少校」到「水月法師」:記我最初接觸佛教學術的一段因緣

3.福田書簡:我早年寫給王俊嶺少校的四封信

4.情書精選:我婚前寫給愛妻的二封信

第三輯 青春自學篇論文選

1.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談《戰爭與和平》一書中的寫作觀念和論文的問題

2.論希臘悲劇的三大作家:《無悔齋青春讀書錄》輯選之一

3.談克勞塞維茨和他的《戰爭論》:《無悔齋青春讀書錄》輯選之二

第四輯 早年散文作品選集

1.巴巴那瓦徹克之夜

2.淡水的永恆戀人

3.我在大溪的鮕呆生涯

4.淡水的不知名大哥

5.母親與庭園中的芭樂樹

6.謎樣的父親

7.台灣布袋戲與印尼布袋戲

8.談歷史感與偉大


江燦騰

我所寫的有關八十年來的胡適禪學爭辯史,在兩岸都受高度肯定.
胡適來臺後的演講魅力之強,無其他學者能比.
但他的禪宗史演講所造成的巨大風波和影響之大,也少有人能比.




1958年4月10,胡適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老蔣親自蒞臨,並與胡適交談。

但我當時對此一無所知,直到1962年2月24日,他因腦溢血去世之後,成為轟動醫時的大新聞,而我鄰居有一位廖心育是地方新聞記者,一直談胡適之死。 但,由於他是用台語發音,所以我聽成黑色,讓我非常奇怪,為何黑色會死?不久,我進公路局養路處公路普查小組當工友,學會看報紙,才知道黑色就是胡適。因 此,這成了我開始研究胡適的起點。我日後是研究胡適禪學研究史的少數頂尖專家,可是,一開始,我只知道他是黑色而已,非常有趣。
關於大陸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的張雪松博士,所發表的
〈兩岸佛學研究風格比較:以江燦騰與樓宇烈對胡適禪學研究評述為例〉一文,重點摘錄:

大陸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的張雪松博士,近年來在北京大學的權威刊物《哲學門》上撰寫專論,探討〈兩岸佛學研究風格比較:以江燦騰與樓宇烈對胡 適禪學研究評述為例〉,並提到說:他是「選取江燦騰先生的《當代臺灣人間佛教思想家:以印順導師為中心的薪火相傳研究論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 司,2001年),與樓宇烈先生的《中國佛教與人文精神》(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特別是兩位先生在他們這兩部論文集中對胡適禪學研究的評 述,進行一番比較,闡釋兩岸佛教學者在佛學研究方法上的異同」。

其後,龔雋和陳繼東合著的《中國禪學研究入門》一書,也受張雪松的此文論點之影響,同樣認為「樓宇烈在《北京大學學報》1987年第三期上所發表的《胡適 禪宗史研究評議》一文,該文在柳田著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了胡適日記和在北大圖書館所藏胡適藏書中的題跋等資料,來說明他禪學研究的貢獻」。


至於與我相關的部分,他則說「江燦騰也在柳田的基礎上,先後發表了〈胡適禪學研究開展與爭辯─第一階段 (1925-1935) 的分析〉與〈戰後台灣禪宗史研究的爭辯與開展──從胡適到印順導師〉(見《中國禪學》第二卷,北京:中華書局,2003)兩文,分別從日本禪學者忽滑谷快天對胡適的影響,或是的禪學思想研究在中國所引發的論辯(包括早期大陸以及60年代台灣)等兩方面,補充了柳田禪學研究中所疏略掉的問題。」然後,他對樓 宇烈和我的相關研究,作出如下的論斷:「此外,和與佛學界仍然陸續有關於胡適禪學研究的評論性文章,但大抵不出上述所列著作品的範圍,故不一一舉列。」

並且,根據張雪松本人的看法,他之所以要撰述此一〈兩岸佛學研究風格比較:以江燦騰與樓宇烈對胡適禪學研究評述為例〉專文動機,是要說明:「(前略)樓先 生和江先生,足以分別代表海峽兩岸一流的佛學研究者。(所以他)本文選擇這兩位先生進行比較,還在於兩人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更能夠突出海峽兩岸佛學研究 風氣的不同。」

又說他:「之所以突出兩位先生關於胡適禪學研究的述評來進行比較,一方面是由於他們二位均在這一領域發表了十分重要而且彼此不同的見解;另一方面,也是由 於胡適禪學研究,在近代佛學研究的學術史上佔據了十分顯赫的位置,兩位先生各自獨立進行佛學研究,前後『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樣一個研究問題,就可見這個問題對兩岸佛學研究的重要性了。胡適的禪學研究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仍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學術史問題。」

可見,大陸方面,已逐漸將我和北大哲學系的資深教授樓宇烈兩者相提並論了。

兩岸佛學研究風格比較——以江燦騰與樓宇烈對胡適...

靜升

來自: 靜升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 2010-10-25 17:46:06

標題:兩岸佛學研究風格比較——以江燦騰與樓宇烈對胡適禪學研究評述為例
























































































胡適禪學研究的開展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