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胡適與張元濟的通信;[涉園序跋集錄],「對讀所」/『對校所』



一九六○年一月四日【聯經版第九冊頁三一四四/油印本第二十二冊頁九】1960.01.04

張元濟的[涉園序跋集錄]裏有「譚勤師會試墨卷及覆試卷」和「高夔北先生殿試策卷」兩篇文章,都是科舉時代的實際史料。文內提到殿試時的「對讀所」。今天先生說:「『對讀所』的原義是『對校所』。校字疑是避明熹宗的諱。熹宗名校,明版的書籍都刻作『挍』,从『才』不從『木』。明初是不避諱的,到了晚明才避諱,不久明朝也亡了。清朝居然沿用明諱到三百年之久。」



胡適與張元濟的通信
至少出土近百封
張元濟的年譜和著作等出書相當多
(可惜網路資料還少)
可參考
在李又寧主編的《胡適和他的朋友 第二集
收入傅安明的 一封未發表過的胡適遺稿 pp.181-92
張子文 《張元濟和胡適---對《中華民族的人格》之討論及其他 pp.193-213


------
http://hk.chiculture.net/0423/html/d32/0423d32.html
張元濟(1867-1959),浙江海鹽人,清末 進士,曾積極參與維新運動,此後在上海從事教育、編譯工作。1901年起經營商務印書館,創辦編譯所及《東方雜誌》等。他一生的最大事業是校勘和印行古 籍,他主持的《百衲本廿四史》極受歡迎。他曾力邀胡適接掌商務印書館而未果。胡適極敬佩其校勘古籍的功力,力薦張氏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朱家驊(1893-1963),浙江吳興人。兩度赴德習地礦學。歸國從事教育,歷任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校長、中研院總幹事,代院長、院長、教育部長等職,還曾擔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他與胡適工作關係甚密,後來,胡適接替他做中央研究院的院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