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3日 星期三

《金問泗日記1931-1952》《從巴黎和會到國聯》和《外交工作的回憶》;冉雲飛"網上胡適讀書會"/ 《傳記文學》的“五四 九十週年特輯”


#陳煒舜專欄|王家鴻《外交詩話》中有〈談金問泗的詩詞稿〉一篇,頗為青睞外交詩人金問泗(1892-1968)其人其詩:

金大使問泗字純孺,為嘉興詩人金籛孫哲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荷、比、盧森堡、波蘭、捷克均淪陷,五國流亡政府均在倫敦。金大使持五國使節,時人比之蘇秦佩六國相印。退休後,僑寓美國。歷年累積詩三百餘篇,恰似《唐詩三百首》的數量。全詩由其夫人美方女士以簪花格楷書影印,皆藝林佳話也。金使父子俱學義山詩,曾述其鄉先輩秦右衡詩說,謂義山用剛筆,西崑用柔筆,洵屬創見。金使各體規撫義山,不越玉谿一步。

閱讀全文:https://reurl.cc/RzNEj6

📣文化本事同時進駐以下平台,請多多支持!
▶YouTube:https://bit.ly/3OQ2DkU
▶Instagram:https://bit.ly/3pdh6dg

#伯爵茶跡 #陳煒舜 #五國使節 #金問泗 #外交詩人 #外交家 #花貓小編



《金問泗日記1931-1952》(上冊) / 張力編輯校訂,2016.5 本所最新出版
內容簡介:
金問泗 (1892-1968),號純孺,祖籍安徽休寧,生於浙江平湖。復旦公學畢業,1915年獲天津北洋大學法學士學位,1916年以優異成績通過北京政府首次舉辦的外交官領事官考試,進入外交部。1917年派為駐美使館學習員,同時就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專修國際公法與外交學。1919年應駐美公使顧維鈞之邀出席巴黎和會,負責研究恢復關稅自主權問題,準備提案。1921年參加華盛頓會議。1922年調回北京政府外交部,曾任職中俄會議會務處,參加特別關稅會議。1928年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第一司司長,1931年底任外交部代理常務次長。1932年奉派前往日內瓦,參加國際聯盟討論〈李頓調查團報告書〉會議。會議結束後,旋出任中華民國駐荷蘭公使,於1933年9月到任,其後數年屢次受邀出席國際聯盟會議。1943年3月特任駐荷蘭大使,另兼任駐比利時、挪威、捷克、波蘭等流亡政府大使。戰後專任駐比利時大使,先後出席多項重要國際會議,至1952年退休。著有《從巴黎和會到國聯》、《外交工作的回憶》。本日記起自1931年,迄於1952年,主要記錄了其在駐歐期間的公務與私事,為這一時期中國外交的一手史料。

本所的研究範圍,為近現代中國在政治、軍事、外交、社會、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變遷,尤其著重探討現代性(modernity)的形成。除了秉持歷來史學研究的良好傳統與基礎之外,更加強對當代社會、人文與世界的關懷。
MH.SINICA.EDU.TW


今天(12月26日)我編的金問泗兩本回憶錄《從巴黎和會到國聯》和《外交工作的回憶》同時出版上市。金問泗(1892-1968),是中國著名外交官,最高紀錄一人身兼歐洲五國的外交大使!
他在巴黎和會與中國代表團拒簽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及日本強迫中國承認的《二十一條》,展現不屈服強權的姿態。他參與華盛頓會議,成功收回山東權益。親組代表團遊說國際,希望透過簽署關貿總協定,讓中國恢復關稅自主權!
此次重新出版,特別收錄〈德荷戰事經過情形初稿〉&〈金問泗事略年表〉,前者是金問泗呈給顧維鈞大使的文件,藏在美國顧維鈞檔案中,此次蒙中央研究院張力研究員提供手稿副本打字,其中英文部分由張教授核對,十分感謝。這也是研究德荷戰事的一手材料,更是首次出版的。
⋯⋯更多



 冉雲飛先生從2007.9.21開始在中國天涯名博主持一個"網上胡適讀書會" 目前有233篇

 http://xinzhi.tianya.cn/wh/zq/207/2013/03/27/1324885.shtml
 ******
網路消息
《傳記文學》的“五四九十週年特輯” / 冉雲飛2009-05-23 08:12 | 閱讀(3974)《傳記文學》是中文世界頗具影響的老牌文化雜誌,因二十年來收舊書得以零星購置幾十種,得窺許多港台及海外華人的作品,深受教益。再者,我購有傳記文學出版社所出的書籍數十種,更是令我讀之不倦。比如像清末及民國的外交,就是在讀了傳記文學出版社有關施肇基、蔣作賓、金問泗、程天放等人的回憶錄後,有了不同於大陸意識形態桎梏下對近現代中國外交的認識,使備受洗腦的我能聽到不同的聲音。再者,對四川作為民國時期的青年黨的大本營,如曾琦、李璜等前輩的認識,也是讀了李璜的《學鈍室回憶錄》後,有了更多的了解。許多留在大陸的青年黨的後代,備受折磨屈辱,如西夏史專家吳天墀先生的哲嗣楊澤泉就因其父曾是青年黨,而九死一生。近年來,他寫了一本非常好的回憶錄正待出版。另外病死於成都的山西學者常燕生也是青年黨人,其後人常崇寧寫了本《中國青年黨在大陸》的書,雖然有欠深度,資料亦不夠豐富,但也算彌補大陸研究的不足。我手上收有一些常先生的書籍與史料(如1947年他去世時成都的雜誌所出的紀念專號),他日我會寫篇較為詳實的文章來談我對常先生的認識。事實上中國除了八十年代出了兩種與青年黨有關的不全資料集外,似乎沒有更深的研究著述出現。因為青年黨不只是批評國民黨,而且強烈反共,所以至今仍是個研究禁區。自然像曾琦、李璜這樣影響中國現代歷史的青年黨黨魁,大陸一時還不會有像樣子的研究,幸好還有個能自由研究學術的台灣,也有傳記文學出版社這樣的好出版社,且此期剛好也有篇陳茂正先生所寫的關於胡適與李璜情誼的文章,大可療飢。經朋友張耀傑兄之介,得以認識《傳記文學》雜誌簡金生先生,我將尚未出版的拙作《吳虞和他生活的民國時代》的書稿寄予他批評,他即熱情回應會選些章節刊登在《傳記文學》雜誌上,並且還留下了我另一篇長文《國共內戰時期學生日記裡的胡適》待查我感謝他對拙作的欣賞,同時也深感這期五四 九十週年特輯之厚實。

周質平先生是胡適先生研究專家,羅久芳女史是羅家倫先生之女,邵建兄和耀傑兄皆對新文化運動及其相關人物有研究專著出籠,我得附驥尾,實感榮幸。因此特向各位朋友推薦五月號《傳記文學》雜誌的“五四 九十週年的特輯”。五四運動至今仍舊在影響中國的歷史與現實,哪怕言人人殊——但我認為民主自由的確是其中的主潮——依舊值得我們認真探討與反思。

附:“五四九十週年特輯”目錄胡適與吳敬恆(周質平)羅家倫與五四運動(羅久芳)羅家倫的辦學風範(馮滬祥)徐志摩的另幅肖像(邵建)吳虞與北京大學(上)(冉雲飛)同為“北大人”——記胡適與李璜的情誼(陳茂正)九十年的新文化與反文化(上)(張耀傑)2009年5月23日8:11分於成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