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3日 星期四

施肇基(植之)1877-1958《施植之先生早年回憶錄》


參考資源 - 胡適紀念館

施肇基述,傅安明記,施肇基遺族印本,《施植之先生早年回憶錄》(無出版項,1958年);胡適序
可惜只有這部分的自傳 ,贊美施肇基將大部分成績歸功下屬 ,可知下屬願意為此種領導賣命。




我編的《民國首任駐美大使:施肇基早年回憶錄》今天(2月13日)全面上市了。施肇基(1877-1958)他既是康乃爾大學的第一位中國留學生,也是第一位獲得碩士學位的中國學生,更是中國第一任美國大使。
本書是由施肇基口述,傅安明筆錄的口述史。從其出生談到一九一四年為止,僅記錄到他三十七歲為止,後來由於健康狀態每況愈下,且記憶力嚴重衰退,故一生的回憶錄終究還是無法完成,因此本書只是他早年回憶錄。胡適曾為此書作序,而陳之邁也為此書作跋。
我有鑑於此,另蒐羅了〈施肇基十項原則宣言〉、〈施肇基自定年譜〉並輯了〈施肇基大事年表〉,此將有助於對施肇基進行全盤了解,補充他擔任外交官時期的那段空白,另外又將陳之邁編的〈歷任我國駐美公使大使一覽表〉附於書後,使其相關的史料更加豐富,值得典藏。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

--

胡適之先生的世界The Many Worlds of Dr. Hu Shih: 傅安明《如沐春風二 ...

2011年5月24日 ... 《如沐春風二十年》內有許多很寶貴的第一手資料。譬如說,它附的胡適先生的一些文稿影印,包括胡適與傅安明談施植之先生早年回憶錄的英譯的一些翻譯 ...
  1. 胡適日記全集: 1953-1962 - Google 圖書結果


    1942.5.19 日記.....有時蔣先生來電給我和他兩人的,他(宋)也不送給我看,就單獨答復了( 手下的施植之封人說的。)昨日我復雪挺一長電,特別抄了送給子文看,並且親筆寫信告訴他,意在問他如何答覆,他今天回我這封短信,說, ...

  2. 胡適日記全集: 1938-1949


    ... 決不能任此外交要職」,最後推薦施植之,許以「以私人助其疏尊輿論」。林斐成兄見此電稿,大不以為然,他不贊成我此時推卻此事。夜與復初長談,他也不贊成我推卻。 ...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施肇基 (《中國名人錄》第五版, 1936年)

施肇基 (1940年左右)

施肇基與他的孩子


《胡適日記
19387,胡適猶豫是否接駐美大使,起初拒絕,推薦施植之先生(7月26)
823有晉麟先生向他說,施先生做為政治家之敬慎風度
“…..做公使,每約了去見總統或外長,前一夕即不多睡,必將要說的話一一想出來,並擬ABCD幾個可能的答復,又一一想好A答法應如何答之………
植之亦甚留心人才
……他自己不是學者,而能用學者,甚不可及也


施肇基(Alfred Sao-ke Sze,1877年4月10日-1958年1月3日),植之,祖籍浙江省杭州府餘杭縣,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府吳江縣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家。

目錄

[隐藏]

[編輯] 青少年時代

施先求學於南京,學習英語一年後因患腳氣病輟學,後於1888年轉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習。光緒十九年(1893年),隨同中國駐美國公使楊儒赴美,任翻譯生,入華盛頓市立中心中學學習。1897年伍廷芳代楊儒為駐美公使,施肇基博士升任隨員,旋辭職入康奈爾大學學習。
1899年,楊儒出任駐俄羅斯公使,將施肇基博士調來聖彼得堡,並委其以參贊身份隨同赴荷蘭海牙出席國際和平會議。其後,施返美繼續學業。

[編輯] 外交生涯

[編輯] 步入舞台

1902年,施肇基博士獲康奈爾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入湖廣總督張之洞幕。1905年,隨同端方戴鴻慈出使各國考察憲政,回國後被保舉為道員。之後歷任郵傳部吉林省外務部各職。辛亥革命爆發後,清駐美公使張蔭棠辭職,施肇基博士被任命為駐美、西班牙秘魯公使,未及赴任,清廷已垮台。

[編輯] 巴黎和會

1912年3月,施肇基博士入唐紹儀內閣,任交通及財政總長,不久因病辭職。1914年1920年任駐英國公使,其中並與外交總長陸徵祥顧維鈞(駐美)、王正廷(廣州政府代表)、魏宸組(駐比)等人組成中國代表團出席1919年巴黎和會。會後,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出賣山東的和約上簽字。

[編輯] 資深外交官

1921年,施肇基博士赴任駐美國公使,並以首席代表身份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華盛頓會議。之後至1929年,除了曾於1923年短暫回國代理外交總長之外,一直擔任中國駐美最高使節。1929年至1932年,再次任駐英公使,並任駐國際聯盟中國全權代表。1932年至1937年再任駐美公使,1935年兩國外交關係升格後任駐美大使
1937年辭職回國,不久抗日戰爭爆發,隱居上海。1941年,施赴美,歷任多職,其中包括聯合國中國代表團高級顧問。




留美博士施肇基在濱江關道黑龍江日報 (本網2007-02-24轉載)哈爾濱走過漫長的一百年,回眸,想起了濱江關道。關道衙門,從廢墟中站起來,卻遺忘了曾使它令洋人刮目相看的施肇基!施肇基,這位祖籍浙江杭縣的留美博士。 1908年至19​​10年裡的26個月,他曾被清廷以正四品頂戴委以哈爾濱海關道、濱江道道台。受任時雖年僅31歲,但小小年紀已有15年與洋人打交道的經歷。他16歲隨出使“美日秘國”的欽差大臣到華盛頓做翻譯學生。 22歲被清廷駐俄欽差大臣邀到聖彼得堡幫忙一年。 1902年留學回國,入張之洞幕府。 1905年,施肇基隨五大臣出國考察,時年28歲。第二年,出任京漢鐵路督辦。他是在京漢鐵路督辦的任上,被調任濱江關道的。委派這樣一位人才到開埠不久的哈爾濱出任道台,與其說朝廷對邊城的重視,不如說清廷對哈爾濱乃至極北邊疆形勢的憂慮。其時,與哈爾濱命運攸關的中東鐵路全線通車才5年,哈爾濱開埠設治不足三年。日俄戰爭硝煙未散,受戰爭刺激的各國列強紛紛插手東北事務,爭先湧入哈爾濱。沙俄於1907年1月14日在哈爾濱設立領事館,七天​​后,美國領事館便在哈爾濱掛牌;兩個月後,日本駐哈爾濱領事館開張;緊接著法國領事館在哈爾濱出現。此後,西班牙、德國等國家也相繼在哈爾濱開設領事館。哈爾濱陡然風緊雲急,成了列強角逐的新舞台。與此同時,由於日俄戰爭驅動,哈爾濱人口從1903年的四萬四千餘人,猛增至1905年的25萬人。其中,傅家店人口達15萬。偏偏此時,因沙俄戰敗,俄國在哈爾濱的勢力大大衰退,致使哈爾濱經濟蕭條,僅房租就下降了10-20倍。更為糟糕的是,首任濱江道道台杜學瀛雖因在任時“頹靡自私,罔知政體”被朝廷革職,但其初創的關道衙門徇私舞弊之風盛行,辦事效能低下。施肇基走馬上任,面對內政外交上的種種難題,自然想從整頓關道衙門入手。他就此事向道台衙門掌文案的畢祖光先生求教,畢祖光建議:“道署之人,不必多換,'就生不如就熟',只要長官不貪,下屬焉敢舞弊?”施肇基虛心採納此議,從自己做起力戒徇私舞弊,除本人應得的“薪俸公費之外,不納分文額外收入”。結果,他到任後,“未換舊人,而前弊俱去”。按規定,濱江關道負有巡防吉林省西北一帶地方,兼管哈爾濱等處商埠以及關稅、刑名事務,下轄新城、雙城、賓州、五常四府和濱江、榆樹二廳及長壽、阿城二縣。事務繁雜程度及施肇基當時的心情,可從他的早年回憶中察知。他說,“餘在(濱江關道)任26個月……經辦事務煩而且重,前任後任無一終局者”。 (《施植之先生早年回憶錄》)

偏偏他自己又是“一出洋學生,對國內情形隔膜”,如何不辜負國家委命,使自己擺脫在任“無終局”的命運,曾幾度困擾過施肇基
好在他畢竟受過良好的教育,經辦過大大小小的政務。在濱江關道處理本埠民事時,他一改前任專橫跋扈的作風,依靠道衙內畢祖光等屬員,發揮他們“思慮周詳,文筆圓到”的長處。由是關道政風為之一新。與此同時,施肇基集中精力以自己受過西方教育的優勢,經常拜訪各國駐哈爾濱的領事及中東路局,視察轄區的各處海關、商埠、處理錯綜複雜的涉外事務。他處理地方事務與外交的能力,很快征服了洋人。當時,“英國駐哈爾濱領事SIY嘗告同僚雲:此間交涉事項宜多遷就施道台,使其久於其任,施道台若離任,其規模辦法必皆隨之俱去。因其方法甚新,同時中國官吏不能行其法也。”(《施植之先生早年回憶錄》洋人認識到施肇基執掌濱江關道的重要性,盡力維護他,這為施肇基處理涉外事宜提供了有利條件。當時,濱江關道最艱鉅的工作是處理轄區內沙俄侵犯中國主權的事。施肇基上任不久,即奉命與東三省總督代表到沙俄中東鐵路公司談判,收回松花江的航行管理權。松花江航行管理權問題,一直是清政府的棘手問題。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爆發“庚子事件”,俄軍乘機佔領東三省,同時藉機攫取了松花江航行管理權。中國政府多次指責沙俄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都無效。 1908年5月,施肇基到任後,對前任未能完成的這項任務,進行了仔細的調查分析。在第一次與中東鐵路總辦霍爾瓦特的談判中,施肇基就援引國際法,明確提出了撤消俄國在哈爾濱成立的水利會,收回松花江航行管理權的主張。由於施肇基談判有理有據,深得東三省總督的欣賞。後來,總督將談判事宜全部委託施肇基。施肇基在第二輪談判時(1908年10月),終於使沙俄低頭,同意撤消俄國在哈爾濱成立的水利會。 11月21日,施肇基代表中國政府接收了沙俄的水利會。在新的行船章程製訂前,中國方面製訂了《水利會暫行章程》,收回了松花江的航行管理權。接著,施肇基又於1909年6月為抵制俄船獨占松花江航運的局面,他奏請獲准宣布松花江對各國開放,並在哈爾濱、三姓、拉哈蘇蘇設立海關,開徵關稅。從有關史料看,施肇基在濱江關道任上遇到的最麻煩的事,是與清廷外務部一起反對沙俄在中東鐵路界內搞“自治”的陰謀。早在1902年,沙皇在俄羅斯全境推行城市自治。 1905年俄財政大臣提議,將俄城市自治規則推廣到中東鐵路租界內,並成立了相應的“哈爾濱實施自治問題審議委員會”。其用心,是想以“自治”為名,分裂、吞併中國領土。 1906年沙俄財政、外交、陸軍大臣召開特別會議,討論由俄國滿洲軍後方總司令伊万諾夫中將為首的“哈爾濱實施自治問題審議委員會”提出的所謂《哈爾濱自治草案》,並通過《在中東鐵路附屬地內建立民​​政處大綱》10條。這期間,清政府對此毫無反應。 1907年8月,沙俄財政部顧問希鮑夫來到哈爾濱,在哈爾濱逗留近半年,緊鑼密鼓策劃哈爾濱“自治”,通過、頒布了《哈爾濱自治公議會章程》。中國也未採取對策,等到施肇基上任,沙俄策劃的哈爾濱“自治”已進行兩次預選,一次正式選舉,產生了“公議會”、“公議會董事會”。董事會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已開了五六次會,從中東鐵路方面接受了商務、公園泵站、上下水、水塔、消防、教育、城市規劃、醫療衛生、房地產稅收等市政管理權,還頒布了《商業稅收規則》、《城市建設規則》、《保持街道衛生規則》、《房地產稅收規則》等條例。面對這種事實,清政府直到1909年3月,才派出外務部尚書兼會辦大臣梁效彥會同施肇基,與俄使廓索維茲,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霍爾瓦特等就在中東鐵路界內搞“自治”,設“公議會”的問題舉行談判。首次談判,無果而終。施肇基又設計利用美英與日俄的矛盾,抵製沙俄的哈爾濱“公議會”,未能奏效。結果,只能在同年5月舉行的又一次談判中,迫使沙俄在簽訂《東省鐵路界內公議會大綱》的文件裡寫明“承認中國主權”的條文,其它既成事實,都未能改變在這期間,施肇基還參與處理了“烏泰借款案”。施肇基的對策打破了沙俄覬覦東蒙的美夢。當時在哈爾濱的美國人RogerS/Greene(格林)曾耳聞目睹施肇基的政治作風和政績,他後來對胡適說:“那個時候(1908-1910)離日俄戰爭才不過幾年,中國官吏能在北滿洲建樹起一點好成績,為中國爭回不少的權利,是不容易的事,是值得留下一點永久的記錄的”。施肇基於1910年底離開濱江關道,調任吉林洋務局總辦,不久出任外務部左丞。清末,民國多次出使歐美,是中國1919年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一代著名外交家晚年回憶依然難忘濱江關道。 (黑龍江日報)轉自:http://news.sohu.com/20061120/n246503565.shtml施肇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