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走讀胡適》《日記的胡適》《胡適:生、死、不朽、 對比》



 《走讀胡適》﹐姜異新著﹐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39.00元
 此書有些優點如一些美國的照片以及訪問周質平等
 缺點是有些文筆很怪異
 譬如說頁130的"......(胡適) 從來都不需要更多的演技/他深知在這個匆忙切實的國度/ 生存是首位/多贏乃原則/不用等到吹哨子叫停......."  真是小說筆法



走读胡适
 
Zoom


走讀胡適
作者:姜異新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






目录


安徽
 走出绩溪的“徽骆驼”
上海
 载浮载沉,海上之洋
美国
 魂牵梦系绮色佳
 凯约嘉湖上的诗波
 费城一晚
 哥大之追
 芝加哥的中国风
 附:《中国的文艺复兴》再版序言
 橡园深深
 雨中的普林斯顿
 纽约,胡适张爱玲相逢1955
 曼哈顿东81街104号
 胡适在美国的26年——周质平教授访谈录
北京
 八处寓所
 北大红楼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忍不住的新努力”
 米粮库的精神食粮
 协和,Union
 “东厂”诀别
台北
 暮立南港:自由与容忍之间
胡适的足迹简表
参考书目

胡传(传为官名,实名守珊,号铁花)自 1877年(清光绪三年)花了三年时间建成的。这是典型的徽派古建筑,秀丽典雅,散发着飘逸的神韵。小青瓦,粉白的马头墙,三开间,两层楼。门罩门楼,水 磨砖雕;前庭有天井,可以夜观星斗,两旁有厢房,曾经灯火通明。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后进为内庭,栏板隔扇,精雕细刻。梁托上一对荷花仙子楚楚 动人,门窗上的兰花雕板,清新脱俗,从结构到细节,无处不透显着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
    大门前和正厅上方的“胡适故居”牌匾,是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气势不凡。厅内摆设一切如旧。胡适的结婚用房内,“月宫床”朱漆描金,镂徽派雕刻各种戏文及花鸟,富丽典雅。床额上方装有刻着“诰命”二字的小红漆箱,是胡铁花的遗物。
 ……






《走讀胡適》書評
2012-06-18 10:53:59 來源﹕光明網-《中華讀書報》 
胡適在美國是寂寞的。今天更是少有漢學家對他再感興趣。然而﹐作為第一代中國留美學生﹐作為戰時駐美大使﹐作為流落海外的孤獨老人﹐他忙碌完一天之後 ﹐如何打發思鄉的難捱時分﹖他埋頭于異國的故紙堆﹐如何壓抑胸懷世界﹐施展抱負的雄心﹖他于宴會上談笑風生﹐觥籌交錯﹐歸寓後如何想象那多災多難的故國山 水﹖他激情澎湃地演講完中國文化之後﹐如何撫慰無根的飄蕩之感﹖
  當踏上美利堅的土地﹐浮光掠影地生活在那裡的一年間﹐我好像與作為普通人的胡適愈加貼近了﹐漸漸的有了表達的衝動﹐陸續寫下一些隨筆。回國後﹐又將胡適在國內駐足過的地方﹐尤其是北京﹐細緻考察了一番。有幸又去了臺北﹐參觀了胡適紀念館。
  走讀﹐成為我對這位逝去50周年的文化大師的特別紀念。它不是人文旅遊的雅致說法﹐不是行萬里路的走馬觀花﹐是將地理景觀作為可解讀的文本﹐將文本作為可透視的文化景觀﹐而由我﹐一個個人的行走﹐貫穿起逝去的歷史﹐使之帶上些許生命的鮮活。
  胡適漂泊一生﹐說來充滿悲情。他自言﹕“個人與國家的最大的罪惡是漂泊。”可見﹐他多麼渴望國家的穩定﹑心靈的皈依﹐和文化上的歸宿。他一生中駐足生 活過的地方﹐不斷地變換往復。生在上海﹐長于安徽績溪﹐學于美國﹐將事業奉獻給了北京﹐最後葉落台灣。因而﹐貫穿起本書思想繩索的串珠是主人公一生行走的 地點。這種從空間思考文化的方式使本書的時間之流不得不有所迴旋﹐成為樂曲中的旋律再現。
  地理景觀的建造﹐與文本的建構在先見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嗎﹖當“紀念”使得彰顯什麼樣的歷史﹐成了有意為之﹐而歷史的無意與偶然﹐又分明解構著書寫者 的自作多情。胡適在北京的八處寓所﹐或一路破敗﹐或一路發展﹐走到今天的樣態﹐也許是極好的﹐沒有過度關注﹐就沒有人為的場景復原﹐沒有被賦予特別的意義 ﹐也就沒有對時代特徵的迎合──我們需要走近的不正是這樣的歷史嗎﹖──超然物外地凝視它不斷疊加著的自身﹐和不斷刻寫著的時代變遷。
  走讀﹐不止是走﹐更要讀﹐讀出新意﹐而不是窮搜未盡的史料。當然﹐期待有新史料披露的讀者也不會徒勞而歸的。每一篇的立意也都找得艱苦。《費城一晚》 ﹐並不僅僅是我來到費城之後的感興﹐而是在閱讀了眾多胡適的書信﹑回憶錄﹑日記﹑傳記﹐深入瞭解了他對基督教的看法之後﹐感到祗有將這個地點和事件挑出﹐ 才是評論胡適宗教觀最恰當的切口﹔《哥大之追》中的“追”有“來者之可追”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胡適博士學位的彌補﹐對導師杜威的追隨﹐也可以理解為就讀時 的匆促﹐當然﹐更有晚年心繫母校漢學發展的拳拳學子情﹔《雨中的普林斯頓》的取名固然因為我去的那天的確下了大雨﹐其實也更契合胡適那段風雨人生的淒楚飄 零之感﹔《米糧庫的精神食糧》關注的是作為《獨立評論》的主編﹑主筆和自由時評人的胡適﹔《“東廠”訣別》既是現實處境﹐又有政治形勢下不得不逃避周遭的 複雜心態﹔《暮立南港﹕自由與容忍之間》﹐這個“立”字我想了很久﹐後來感到祗有這個字最能表現胡適最後歲月對某些東西的容忍和執著﹐他從來都不會像魯迅 那樣“橫站”﹐但也是傲然挺立的。
  走讀的收穫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出來﹐隨筆﹑美文﹑遊記﹑訪談﹑論文﹑考證……我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辨﹐留意撿拾那個時代的語言﹐特別是胡適自己 的﹐這對我構成了一種引力。極少的地方發揮了合理的創造性想象。諸多章節以胡適的白話詩開篇﹐有助於體察他對人生過往的興味。
  儘管很多學者都感到胡適在日記和傳記中刻意塑造了自我的公眾形象﹐但是﹐在他的字裡行間﹐我仍然能夠真切地觸摸到一個純粹的知識分子溫熱的心跳。盡力去捕捉這種真誠﹐足以走近本色胡適﹐而過於猜疑﹑解構一些史實﹐或許會妨礙走進生命的深度。



 *****
胡適傳記的一種參考寫法

库兹涅佐夫.爱因斯坦传.商务印书馆.=《爱因斯坦:生、死、不朽》
1988.1992

爱因斯坦:生、死、不朽、 對比》
库兹涅佐夫是通才科技史家 文藝也很通
库兹涅佐夫
生、爱因斯坦傳 19章
死、3章
不朽、6章
對比 8章 (末章是愛因斯坦與莫札特)

愛因斯坦傳: 生、死、不朽


 *****

 讀書首頁 > 圖書連載 > 社科總館 > 傳記紀實 >日記的胡適:他和影響了那個時代的他們

日記的胡適:他和影響了那個時代的他們

7.00
綜合評分( 4 人)
本 書不是一本研究胡適日記的書,而旨在研究胡適這個人,作者從胡適日記中解讀他的內心世界,更從他與王雲五、蔡元培、馬寅初、傅斯年、陳獨秀、辜鴻銘、魯 迅、陶行知、梅蘭芳、郭沫若、徐志摩、梁宗岱、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陳垣、余英時、張愛玲等等諸位著名人物的交往的記錄中發掘人物特點,令讀者得以與 胡適親密接觸,對他產生新的理解,並對那個時代的那些事兒和那些人有了新的解讀視角。

關鍵詞:
總點擊: 64415 總評論數: 1 綜合得分: 757 推薦票: 1
作者: 李伶伶 王一心 出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定價: 29.8 狀態: 連載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