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范仲淹:「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2014.11.11
【佔領︰亂之自我實現】 圖文:區家麟
【全文看︰http://goo.gl/vYJnZR
//十月,訪港旅客增加了、樓價繼續升、股市逆勢又升,離開佔領區,除了部分地區交通稍為擠塞,香港一切如常;經濟投資大環境,影響因素多元,無論升跌,都不可能歸因堵了幾條路。然而,官媒與官員,為了政治需要,不停落藥,挑動矛盾,反反覆覆描繪「混亂」,說「法治受損」、「生意受影響」、「商店倒閉」。
⋯⋯更多



劉子健 "宋初改革家-- 范仲淹",《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台北:聯經 , 1976pp. 123-162

--

李壽林等編,《范仲淹研究資料彙編》(臺北:行政院文建會,1988)-- 這兩巨冊共1266頁 是范仲淹千年誕辰紀念會議(台北圓山飯店)的贈品
****

Wikipedia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諡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祖籍彬州(今陝西省彬縣),生於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

個人生涯

早年

生於北宋蘇州,隔年(990年)父親范墉不幸逝世,母親謝氏改嫁到山東淄州長山縣一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說。范仲淹知道自己身世之後,辭別母親。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雎陽應天府書院(在今河南商丘)讀書,仲淹讀書「晝夜不息。冬日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1],每天只煮一鍋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取食二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2]。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進士第,乃恢復范姓,受命爲廣德軍的司理參軍,掌管訟獄,此時迎回母親贍養。 任官

後相繼出任集慶軍節度推官、泰州海陵西溪鹽倉監官。泰州任內,倡議修海堤,轉任興化知縣,與好友滕宗諒協力修築通州、泰州、楚州、海州四周海堤。堤成後不久,因母喪回應天府守喪三年。
宋仁宗天聖七年(1029年),仁宗行郊祀大禮,下令將親率百官至會慶殿為太后劉娥賀壽,再至天安殿受百官朝賀。時正值范仲淹守喪期滿,返朝任秘閣校理,上書反對,以為有違君主之體,不合朝廷體制,並接連上書要求太后還政天子。兩度上書皆被宰執壓下,范仲淹乃自請出任地方,貶為河中府判官。
宋仁宗親政時期後,擔任右司諫一職。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亂中,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協助夏竦平定叛亂,在當地編造歌謠:「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3]。慶曆三年(1043年)七月升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等職,進一步編造歌謠說:「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不像大范老子(范雍)好欺負。」慶曆三年(1043年)與富弼、韓琦等人組成政治小集團參與政治改革。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項改革建議,就是史上著名的《答手詔條陳十事》,是當時所謂「慶曆之治」的推動者之一,形成了宋代官僚的風範。後因為遭到嫉恨朋黨的夏竦的反對,被貶為地方官,輾轉於鄧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間,設立義莊[4],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於徐州。有子范純佑、次子范純仁、三子范純禮、四子范純粹。

文學

《宋史·范仲淹傳》云:「仲淹泛通六經,長於《易》。」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不少著名作品,包括《嚴先生祠堂記》及《岳陽樓記》等,後者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為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作,如〈漁家傲〉、〈蘇幕遮〉,蒼涼豪放、感情強烈,為歷代傳誦。歐陽修曾稱漁家傲為「窮塞主詞」[5]。著作為《范文正公集》。范純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當過宰相。
「彼希聲之鳳皇,亦見譏於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見傷於魯人。鳳豈以譏而不靈,麟豈以傷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為神兵;焚而可變,孰為英瓊。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堯臣的《靈鳥賦[6]中強調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顯了古代士大夫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即所謂「知識分子的良知」)。

評價

  • 王安石在《祭范潁州文》中稱范仲淹「嗚呼我公,一世之師。由初迄終,名節無疵。」[7]。可是早在熙寧九年(1076年)五月,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批評范仲淹「好廣名譽,結游士,以為黨助,甚壞風俗」[8]
  • 朱熹評說:「范文正傑出之才。」「本朝道學之盛……亦有其漸,自范文正以來已有好議論,如山東有孫明復,徂徠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後來遂有周子、程子、張子出。」[9]
  • 呂中說:「先儒論宋朝人物,以范仲淹為第一。」[10]
  • 宋元學案·序錄》云:「高平(范仲淹)一生粹然無疵,而導橫渠以入聖人之室,尤為有功。」
  • 王夫之對 范仲淹有苛評:「(范公)以天下為己任,其志也。任之力,則憂之亟。故人之貞邪,法之疏密,窮簷之疾苦,寒士之升沉,風俗之醇薄,一繫於其心。……若其執 國柄以總庶務,則好善惡惡之性,不能以纖芥容,而亟議更張;裁倖濫,核考課,抑詞賦,興策問,替任子,綜核名實,繁立科條,一皆以其心計之有餘,樂用之而 不倦。唯其長也,而亟用之,乃使百年安靜之天下,人挾懷來以求試,熙、豐、紹聖之紛紜,皆自此而啟,曾不如行邊靜鎮之賴以安也。」[11]

注釋

  1. ^ 《宋史》本傳
  2. ^ 《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之二《參政范文正公》
  3. ^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范)仲淹與韓琦協謀,必欲收復靈夏橫山之地,進一步編造歌謠說:『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
  4. ^ 《宋史》本傳記載:范純仁「自為布衣至宰相,廉儉如一,所得奉賜,皆以廣義莊」。樓鑰《范 氏義宅記》云:「文正公少長北地,皇祐中守杭,始至故鄉,訪求宗族,買田千畝,作義莊以贍之。宅有二松,名堂以『歲寒』,閣曰『松風』。因廣其居,以為義 宅,聚族其中,義莊之收亦在焉。……嗚呼!文正公奮身孤藐,未嘗賴宗人毫髮之力。既達,則闔族受解衣推食之恩。天佑范氏,三子鼎貴,皆以宏才高誼上繼父 風,後人得維持憑藉,以保其家。」
  5. ^ 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
  6. ^ 大概是在景祐三年(西元1036年)他同歐陽修、余靖、尹洙諸人因言事被貶謫的時期所作。因范仲淹多次因諫被貶謫,當時梅堯臣作文《靈烏賦》力勸范仲淹要少說話,少管閒事,自己逍遙就行。《靈烏賦》為范所作的同名答文。
  7. ^ 《臨川文集》卷八十五
  8. ^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五
  9. ^ 《朱子語類》卷一二九
  10. ^ 《宋大事記講義》卷十
  11. ^ 《宋論》卷四《仁宗九》

[編輯] 參考書目

Wikiquote-logo-zh.png
維基語錄上的相關摘錄:

[編輯] 外部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