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

李塨(1659年-1733年),字剛主,別號恕谷:“ 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

漢清講堂
題目:
對談:陳健邦及其【 挑燈人海外:中微子的探索】
與談人:辛水泉總經理+ 鍾漢清先生
時間 2018年1月11日 15:00~16:30
對談:陳健邦及其【 挑燈人海外:中微子的探索】 2001:從"行勝於言"出發
漢清講堂題目: 對談:陳健邦及其【 挑燈人海外:中微子的探索】 與談人: 辛水泉 總經理+ 鍾漢清先生 時間 2018年1月11日 15:00~16:30…
HCBOOKS.BLOGSPOT.PE
引言:阿邦在東京,來信說,1月11日的聚會,少談點他個人,談些書中的要點。
我認識辛水泉先生夫婦,是阿邦介紹的。約2017年年中,我請辛先生談點阿邦。得數則,其一:
辛水泉:九年前我離開職場,打算用些心在公益服務,阿邦鼓勵我,特別訂製一個iPod送我,上面鐫刻「Those whom we support hold us up in life.」我牢記在心,深刻體會。我不是英雄,但阿邦知人、用心。
HC:我想起,胡適給趙元任的信中話:“ 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這是李恕谷的名言。(胡適寫過關於李塨(1659年-1733年,字剛主,別號恕谷)的文章。)
我說一則:
2016.1.12 我與健邦兄在網路重新認識
hc:很高興看到你引陳樂民先生。我的"書海微波"BLOG還有他們夫婦更多的著作。請參考。
啟蒙札記:陳樂民
一脈文心《學海岸邊》 (陳樂民,資中筠) 《感時憂世》等資中筠自選集/ 沒有法治的反腐難言樂觀
Ben Chen: 這字,是2008年初,請陳樂民先生寫的
Hanching Chung: 原來如此,您最近才讓它亮相,您可以寫些交往故事呀!
Ben Chen: 當時陳樂民先生另寫了一幅“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這是他本人想寫的,資中筠在電話中對我說:“這是他的品味所好。”這原本是鄭板橋自題書齋的對聯,可以說是鄭板橋的藝術心法。大意是,藝術創作,就技巧而論,要用心於以少勝多,以簡潔的筆法表現出豐富的內容,下筆宜刪繁就簡,有如晚秋之樹,沒有密葉礙眼,主幹秀出,一目瞭然;就風格而言,不依循舊規,能別出心裁,領先潮流時尚。.......

---李塨- 教育百科

名詞解釋:
  李塨(1659~1733)字剛主,別號恕谷,直隸蠡縣人;清順治十六年生,雍正十一年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李塨是顏元(習齋)的學生,顏元很少交遊,李塨則常往來京師,結交友朋甚多,並竭力傳揚習齋之學;習齋之學能顯於世者,多是李塨的功勞。習齋律己待人,均很嚴格,李塨則說與朋友交須有親和力,乃能收羅人才,廣濟天下。習齋排斥讀書,李塨則說書本上的學問不可盡廢。他宣揚師說,亦能超越師說,對其師偏頗之處,加以匡正。
  李塨除師事習齋外,並追隨其他學者研習,如〔清史‧儒林傳〕戴:「塨弱冠學禮於顏元,又學琴於張而素,學射於趙思光,學數於劉見田,學書於彭通,學兵法於王餘佑,……學樂於毛奇齡,盡得其舊所傳五聲二變四清七始九歌十二律諸遺法,並受其經學。」因此學識淵博,受當時知名學者如萬斯同、閻若璩(百詩)、惲鶴生(琼閎)、程廷祚、方苞(靈皋)等推重,方苞更著其子方道希從李塨求學;可見其在學術上有顯著聲望。
  李塨父親李明性,為明朝諸生,學識淵博,塨除繼承顏習齋衣缽,亦有部分淵源於家學。李塨少年時代家庭貧困,食糠覆,衣鶉結;稍長,耕田為業,偕同妻兒一齊勞動,生活雖困苦,仍好學不倦;對做官不感興趣,薦舉均避而不就,只有在六十歲時,被選任為通州學正,在位僅兩月,即辭官返鄉,專心講學。
  李塨講學時間很早,二十三歲時就在家中設館教授生徒;二十七歲到京師講學時,受教的學生很多。他喜歡雲遊四方,到處講學;每到一地,就與當地名士結交,他說「凡海內道學才雋通儒文士,無不委屈納交者」,因此名傾朝野。其師習齋死後,李塨遷居博野,重修習齋學舍,授徒講學。
  李塨著作很多,遺著有〔周易傳注〕七卷、〔筮考〕一卷、〔郊社考辨〕一卷、〔論語傳注〕二卷、〔大學傳注〕一卷、〔中庸傳注〕一卷、〔傳注問〕一卷、〔李氏學樂錄〕、〔大學辨業〕四卷、〔聖經學規纂〕二卷、〔小學稽業〕五卷、〔論學〕二卷、〔詩集〕二卷、〔廖忘集〕一卷、〔恕谷後集〕十三卷、〔閱史郗視〕五卷、〔王道偶測〕一卷,及所纂〔顏習齋年譜〕二卷,流傳於世。
  李塨治學主張習行與實踐,強調實利及致用,他曾說:「天文地志律曆兵機等類,須日夜講習之力,多年歷驗之功,非比理會文字之可以坐而獲也。」又說:「求學有用,當人先求有用;目盡明之用,耳盡聰之用,心盡睿之用,以至言貌皆然。若視聽言貌頹然不端不靈,不大不遠,雖日講經濟,無所用也。」又說:「從來聖賢之道,行先以知,而知在於學。」
  李塨反對宋、明理學家空談心性,因此他說:「三代以前不言性而性存,宋、明以後日言性而性亡。」又說:「聖學踐形以盡性,耳聰目明,踐耳目之形也,手恭足重,踐手足之形也,身-修心睿,踐身心之形也;形踐而仁義禮智之性盡矣。」
  李塨志向遠大,曾說:「欲起而馳驅天下,建功立業,即萬一磋跎,亦必講學明道,大聲疾呼,以覺斯民。」又說:「夫學而不以希聖希賢卓然千古為志,雖行已無大錯迕,僅僅鄉黨自好者耳。」
  李塨教導學生亦勉以要有遠大志向,說:「志登千仞之臺,十仞百仞而止,志惡之矣。」又鼓勵學生「好學」與「力行」並進,說:「不行不可謂真知。」又勉勵學生要「刻苦力行,安貧樂道,養親教後,嚴取予,慎幽獨」,認為「倖進者無功,欲速者多躓,矜長者易於見短,好諛者必受其愚」。又說:「喪不奪於人則仁,遇財色能斷則義,確不可拔則勇。」
  李塨主張學行當合一。說:「學,學其所行;行,行其所學。」又說:「古人先學而後講,……後人則以講為學,多事空言,鮮敦事實。且古聖賢講學,如學禮則講禮,學樂則講樂。子游問孝,講以『敬』,子夏問孝,講以『色難』,皆因學而辨,因人而發。」
  李塨受顏元影響,立日譜以考察所學所行得失。他於所纂〔顏習齋年譜〕中說:「塨感先生(指習齋)改過之勇,立日譜自考自此始。」又說:「予自弱冠庭訓外,從顏習齋先生遊,為明德親民之學,其明德功課,則日記年譜所載是也。」其奉行師之教不渝,於此可見。



---2011.3.11

胡適日記全集 圖書

:935/5/23 日記 寫李恕谷年譜 節本


胡適的世界The World of Hu Shih: 李恕谷:"交友以自大其身造士以求此身 ...2011年1月31日 ... 李恕谷:"交友以自大其身造士以求此身不死". 胡適給趙元任信中引李恕谷的話 "交友以自大其身造士以求此身不死"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塨1659年1733年),字剛主,別號恕谷。直隸(今河北省蠡縣人。顏李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祖父李彩。父親李明性,以孝聞名,世稱「孝慤先生」。李塨生於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四歲時,父親口授《孝經》、古詩、《內則》、《少儀》等,八歲入小學,十五歲時,娶顏元摯友王法乾之妹為妻。十九歲中秀才,二十一歲從學於顏元,凡古今成敗經濟大端,日夜研究[1],並學兵法。三十一歲鄉試中舉。他曾兩度南下江浙,與毛奇齡等人交遊,李塨以後還曾參與編輯《毛西河全集》。他又前往京師與萬斯同等大儒論學。在學術思想上與顏元基本相同,但有差異,主要的不同表現在知行關係問題上。顏元堅持「以力行為格物」,他卻在《大學辨業》中批評顏元:「以力行為格物,是行先於知矣,倒矣。」
他對顏元的「復井田」、「復學校」深表贊同,並發展了顏元的經世之學,時稱「顏李學派」。李塨認為「紙上之閱歷多,則世事之閱歷少。筆墨之精神多, 則經濟之精神少。宋明之亡以此。」認為理在事中,「天事曰天理,人事曰人理,物事曰物理」。他認為,「明之亡也,朝廟無一可倚之臣,天下無復辦事之官。坐 大司馬堂批點《左傳》,敵兵臨城,賦詩進講,其習尚至於將相方面覺建功奏績,俱屬瑣屑,日夜喘息著書曰:『此傳世業也。』以致天下魚爛河決,生民塗毒。嗚 呼,誰生厲階哉!」[2]王法乾對李塨評價曰:「吾近狷,兄近狂,李妹夫乃近中行也。」
李塨平時居家行醫、講學、著述。晚年家道富饒,有人議論他「力農致富」。雍正八年(1730年), 出任《畿輔通志》總裁。著述甚多,主要的有:《四書傳註》、《周易傳註》、《傳註問》、《大學辨業》、《擬太平策》、《平書訂》、《瘳忘編》等。雍正十一 年(1733年)正月病逝,生前自作墓誌。李恕谷墓位於蠡縣留史鎮西曹佐村北500米處。2001年2月,該墓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 注釋

  1. ^ 馮辰.劉調贊撰:《李塨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卷3,42歲條
  2. ^ 《恕谷後集·與方靈皋書》

[編輯] 參考書目

  • 馮辰:《李恕谷先生年譜》
  • 郭沫若:《顏習齋與李恕谷》
李恕谷(1659-1733),名塨,字刚主。直隶蠡县西曹佐村人,康熙年间举人,颜李学派代表人物。著有《小学基业》、《大学辩业》、《论学》、《周易专注》等书共四十八种。   李恕谷生顺治十六年,卒雍正十一年(1659-1733),年75。父明性,学行甚高。

习斋说 生平严事者六人,明性居其一。恕谷以父命从习斋游,尽传其学,而以昌明之为己任。习斋足不出户,不轻交一人,尤厌见时贵。恕谷则常来往京师,广交当时名下 士,如万季野、阎百诗、胡朏明、方灵皋辈,都有往还。时季野负盛名,每开讲会,列坐都满。一日会讲于绍宁会馆,恕谷也在坐,众方请季野讲“郊社之礼”,季 野说:且慢讲什么‘郊社’,请听听李先生讲真正的圣学。王昆绳才气不可一世,自与恕谷为友,受他的感动,以56岁老名士,亲拜习斋之门为弟子。

程绵庄、恽 皋闻,皆因恕谷才知有习斋,都成为习斋学派下最有力人物。所以这派虽由习斋创始,实得恕谷然后长成。习斋待人与律己一样的严峻。恕谷说,交友须令可亲,乃 能收罗人才,广济天下。论取与之节,习斋主张非力不食,恕谷主张通功易事。习斋绝对的排斥读书,恕谷则谓礼乐射御书数等,有许多地方非考证讲究不可,所以 书本上学问也不尽废。这都是他对于师门补偏救弊处。然而学术大本原所在,未尝与习斋有出入。他常说,“学施于民物,在人犹在己也。”又以为,“教养事业, 惟亲民官乃能切实办到。”

他的朋友郭金汤做桐乡知县,杨勤做富平知县,先后聘他到幕府,举邑以听。他欣然前往,政教大行。但阔人网罗他,他却不肯就。李光 地做直隶巡抚,方以理学号召天下,托人示意他往见,他说部民不可以妄见长官,竟不往。年羹尧开府西陲,两次来聘,皆力辞以疾,其自守之介又如此。   


恕谷尝问乐学于毛奇龄。毛推为盖世儒者,意欲使恕谷尽从其学。恕谷不肯,毛遂作《大学逸讲笺》 以攻习斋。方苞与恕谷交厚,尝遣其子从学恕谷,又因恕谷欲南游,拟推其宅以居恕谷。然方固以程朱学自命者,不悦习斋学,恕谷每相见,侃侃辩论,方辄语塞。

及恕谷卒,方不俟其子孙之请,为作墓志,于恕谷德业一无所详,而唯载恕谷与王昆绳及文论学同异,且谓恕谷因方言而改其师法。恕谷门人刘用可调赞说方纯构虚 辞,诬及死友云。恕谷承习斋教,以躬行为先,不尚空文著述。晚年因问道者众,又身不见用,始寄于书。


著有《小学稽业》五卷,《大学辨业》四卷,《圣经学 规纂》二卷,《论学》二卷,《周易传注》七卷,《诗经传注》八卷,《春秋传注》四卷,《论语传注》二卷,《大学》《中庸》传注各一卷,《传注问》四卷, 《经说》六卷,《学礼录》四卷,《学乐录》二卷,《拟太平策》一卷,《田赋考辨》《宗庙考辨》《禘祫考辨》各一卷,《阅史郄视》五卷,《平书订》十四卷, 《平书》为王昆绳所著,已佚,此书为恕谷评语《恕谷文集》十三卷。其门人冯辰、刘调赞共纂《恕谷先生年谱》四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