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6日 星期三

臺靜農(1902—1990)《龍坡雜文》1937年冒險到南京述職 /《淮南民歌集》臺靜農輯《胡適選注的詩選‧山歌‧民歌‧云謠》選三首;胡適之先生致臺靜農先生1959.12.15








如果不是得到胡適的信任,他不可能在1937年冒險到南京述職。---第9頁注16
------臺靜農 龍坡雜文史經喪亂》1937年夏,盧溝橋世變剛剛爆發,臺靜農人在北京,急於到安徽與家人團聚。然而臺的友人魏建功(1901-1980)要他先轉道南京,向胡適1891-1962 報告淪陷後北京大學的未來。.....頁46
------王德威《臺大中文學報‧國家不幸書家幸---臺靜農的書法與文學》2009.12,頁1-46


〈始經喪亂〉文章裡*,臺先生寫下在青島山東大學教書,暑假搭膠濟路火車到濟南,然後到北平訪友的一段 舊事。豈料抵達北平後第四天發生七七事變,一九三七年七月三十日日軍宣布佔領北京城。八月初,他離開北平,受友人請託,決定為抗日戰爭北大將來問題,先赴南京向胡適之請示,再去蕪湖與家 人相聚。因天津到南京火車已斷,他轉經煙台、濰縣、濟南才到南京面見胡適。文章敘述中日戰爭裡「國破山河在」,他親身經歷喪亂的開始。文章讀來沉重痛心,是臺先生生平中具重要史料價 值的一段自傳。
----
一九八七年九月籌畫《聯合文學》十二月號第三十八期

*作者邱彥明為旅居荷蘭的作家、畫家,曾任聯合報副版版編輯、聯合文學總編輯。本文選自作者代表作《人情之美》(允晨文化),原題為:「記歇腳庵二、三事」。
***




胡適之先生致臺靜農先生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5164388793571886&set=a.1535236279820507








《淮南民歌集》臺靜農輯



《淮南民歌集》 靜農出版, 中國民俗學會複印出版, 1987.


1959年12月12日,胡適給臺靜農一信:“今天翻檢月涵先生送我的《歌謠周刊》合訂本四冊,其中有你的《淮南民歌》第一集,共有一百十三首,還有你《致淮南民謠的讀者》短文一首。你那天說,你已沒有存稿了。何不用這本《歌謠》作底本,叫人重抄出來,校勘一遍,重印成一個單行本?”




 《淮南民歌集》臺靜農輯---《胡適選注的詩選山歌民歌云謠》台北遠流,1986,選三首,參見頁160-62

郎變綠翠登樹梢,
姐變藕葉水上飄。
綠翠下水扎猛子,(「扎猛子」是在水中頓起頓落)
下去摟著藕葉腰,-------
水裏調情誰知道。
                ----右第三十

日頭看看往西揚,
小郎子不來,哭一場。
脫掉繡鞋打一卦,
一卦陰來一卦陽: -------
小郎子來在半路上。
                ----右第六十四

山歌不唱枉學多。
鋼刀不舍枉裏磨。(=)
銅鑼不打上綠銹,
銀簪不帶上綠雀,-------
小乖姐無郎不歡樂。
                ----右第九十






  臺靜農(1902—1990),安徽霍丘 人,筆名青曲、孔嘉、釋耒等。1922年,臺靜農在家鄉霍丘及漢口、南京、上海輾轉上完小學、中學後,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旁聽。1924年,入北大研究所國 學門。當時研究所中師長有蔡元培、陳垣、馬衡、沈兼士、劉半農,同學有董作賓、陸侃如、馮沅君、莊尚嚴、常惠等。1925年,臺靜農初識魯迅,此後兩人關 系密切,友誼深厚。在魯迅的精神影響下,臺靜農與其霍丘老鄉李霽野、韋素園、韋叢蕪及曹靖華等六人在北京成立了一個文學社團——未名社。未名社存在時間約 有七年半之久,曾出版未名叢刊”18種,未名新集”6種,以及不列叢書名2種,是五四時期最重要的文學社團之一。未名社時期,臺靜農主要從事 小說創作主要小說集《地之子》、《建塔者》等,是五四時期重要的鄉土文學作家。三十年代後,臺靜農開始了他的大學教授的生涯,曾先後在北京中法大學、 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廈門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濟南齊魯大學、四川白沙女子文理學院等大學任教。在青島山東大學(1936—1937)期間,臺靜農任中文 系講師,講授中國文學史及歷代文選,與寫《駱駝祥子》的舒慶春(老舍)是同事。1946年,臺靜農赴臺,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隨後接任臺大中文 系系主任。在任二十年間,奠定了臺大中文系學術傳統,貢獻卓著。臺靜農晚年出版有書藝論文集《靜農書藝集》(1985年)、散文集《龍坡雜文》 1988)、學術論文集《靜農論文集》(1989)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